杨坚登基,论功首推高颎、杨素,韦洸、虞庆则等相府旧臣,此番论功行赏,主角自然便是他们。
开国皇帝杨坚站在大殿的上首,看着阶下立着的众臣,踌躇满志,颁下了他登基之后的第一道圣旨。
“易周氏官仪,依汉、魏之旧。以柱国、相国司马、渤海郡公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沁源县公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郎、咸安县男李德林为内史令,上开府、汉安县公韦世康为礼部尚书,上开府、义宁县公元晖为都官尚书,开府、民部尚书、昌国县公元岩为兵部尚书,上仪同、司宗长孙毗为工部尚书,上仪同、司会杨尚希为度支尚书,上柱国、雍州牧、邗国公杨惠为左卫大将军。乙丑,追尊皇考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为元明皇后。遣八使巡省风俗。丙寅,修庙社。立王后独孤氏为皇后,王太子勇为皇太子。”
杨坚的继位诏书乃是与高颎、杨素,韦洸、虞庆等几人一同商议拟定,一应俱在高颎、杨素等人腹稿之中,满朝上下,听着这封继位诏书,除去杨坚外,最为得意恐怕也就属了高颎、杨素还有刘昉、郑译等几个当时伪造诏书帮助杨坚夺权的人
封赏的圣旨还在继续,此时高颎的胸中已经展开了一副画卷,如何让高氏名冠天下以及如何让杨勇如何稳固太子之位的方法的画卷,高颎的心情无比大好。
不过这种好心情他却能未能维持太久,当他听到杨谅的封赏时,他的脸色稍稍变了,因为杨谅的封赏与他所知的出现了变化。
“皇子谅为汉王,汉王为益州大总管。”
可这杨谅还是个五六岁孩童,这可是统帅二十四州诸军事呀!
如今这还远未成年的的汉王杨谅封赏已与快成年的嫡次子杨广的晋王、并州大都督相若。
杨谅年幼,自然不会远赴蜀地之官,有没有这益州大都督对于权势影响不大,但这却代表了这隋皇杨坚的一种态度,这便由不得就让扶持太子杨勇的高颎心生了一丝丝担忧。
高颎一边暗自想着,一边悄悄地眼睛瞥向了李德林的方向。
李德林为内史令,掌圣旨草拟,临轩册命,又是杨坚的心腹,此次临朝册封的圣旨便是由李德林所书。
高颎不动声色地看着身旁的李德林,只见李德林神色如常,脸上并入丝毫的讶异,显然早在登基大典之前他便知道了杨谅的官爵封赏。
高颎虽然与杨坚的近侍牛弘熟识,但牛弘忠于杨坚,也很清楚作为帝王亲近之人,他自己该如何行事,他自然不会将杨坚的意思告诉高颎,而偏偏高颎自己也无法揣度。
其实杨坚加封杨谅的意思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出于自己对这个小儿子的喜爱,以及独孤后这几日一直心疼杨谅,一直在杨坚耳边念叨。
但高颎和杨素等人将杨谅的封赏听在耳中,却觉出了全然不同的味道。
高颎能走到今日这一步,靠的就是行事周全,高颎很清楚,自己的高氏能有如今的气象皆乃皇权庇护,杨勇的未来的皇位便是高氏最好的倚仗,可这道圣旨却叫高颎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味,猛然警觉了起来。
此前,高颎一直着力与如何助杨坚如何夺取这天下,如何君临天下。
可如今,隋朝建立,杨坚已经登基,他的注意力便转变过来,变作如何助杨勇稳坐太子之位,镇住杨广和杨谅这些其他皇子。
此时,当高颎再看向他身前的杨谅时,他的眼中已经带上看来一丝阴郁,纵然此时的杨谅还只是一个五六岁的孩童。
杨坚的登基大典前后将近两个时辰,一直到午时方才告终。
此时的杨谅自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在这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高颎等人如同杨广一样给盯上了,他轻轻拍了拍自己有些酸痛的腿,往殿外走去。
杨谅刚走到殿外,却看到了一个他颇为熟悉的身影――自己的二哥杨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