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此时正带着滇州军穿过数十万百姓的队伍,向前极速前进,追击退走的齐军。
看着眼前这已经兵败如山倒的混乱场面,谢安虽面无表情,但内心已卷起波澜。能够取得如此大胜,多亏自己以前听过张豪讲解的一场战例,如今谢安效仿,得到了和战例一样的收获。
只是谢安不知道的事,张豪讲解的战例就是他谢安的成名之战‘淝水之战’,其实就算他没有听过张豪讲战例,他一样会想到这个的。
吴起率的真正齐军几乎集中在了一起,并没有走散,因此滇州军的将领各自带着所部人马追着追着就合到一处。
面对裹挟的百姓暴动,滇州军谣言‘兵败’,吴起所率的万余齐武卒并没有陷在混乱的人群里。
这是因为吴起下令退走时,他的齐军退在最前面,当队伍开始变得混乱之时,这些真正的齐军很快就脱离了参杂大量百姓的大部队,在吴起的带领下,统一向一个方向退走。
齐武卒是吴起亲手训练的精锐之师,令行禁止,意志坚定,本来混乱发生之时,他们就在队伍的最前方,完全可以在滇州军追上来之前退得无影无踪。
但是吴起故意放慢了撤退的步伐,还把手下这万余齐武卒撤退的步调弄得很凌乱,看上去向十分慌张的逃跑,就是要引诱着滇州军继续追击。
谢安的把戏吴起早就看穿了,他是故意放弃裹挟的百姓,诱使滇州军冒敌轻进。吴起自从来到温水那一刻开始,他的目标就不是要渡河,而是消灭谢安的滇州军。
因此吴起才在刚到温水的第一天,就押着裹挟的百姓发起渡河强攻,其目的并不是要真的渡河,而是通过大量百姓的死亡来动摇自己的‘军心’,让对岸的滇州军看到齐军的破绽。
当连续几次强押百姓渡河,使裹挟的百姓精神意志达到了崩溃的边缘之后,滇州军派人来与吴起交涉,要齐军退走五里,使滇州军过河决战。
吴起就知道滇州军入套了,这也是为什么吴起在上午那么快就答应了滇州军的要求,因为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谢安犯了一个认知上的错误,以为齐军裹挟着百姓这么庞大的队伍就非得过河。站在齐军的立场上稍微认真想一想,就能知道齐军过河没多大意义。
在这滇州战场之上,齐军真正的士兵不过五六万人,那些被裹挟的百姓并没有什么战斗力,带着这么多拖油瓶走太远,粮食消耗巨大,粮草运输也压力不小,风险极大。
前方不知有多少西军等着齐军,吴起才不会冒失地往前走,既然在温水遇到了谢安所率的滇州军,那么就把滇州军吃了才是最稳妥、最好地选择。
于是吴起就拿裹挟的百姓做文章,终于成功把滇州军骗过了岸。
接下来就是把滇州军引入他与诸葛亮共同选择的伏击地,就可以正式收网了。
而且就算滇州军最后没有入套,停止了追击,那留下来的二十万多百姓也够滇州军头疼了,这些百姓所在的县城被齐军占着,显然不暂时能回去,滇州军只能把这些百姓送到后方去暂时养着。
吴起不紧不慢地带着手下士兵进入了一处名为‘吞夕谷’的峡谷里,后面的滇州军此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并没有注意到地形的问题。
就算是谢安,此时同样也未在意这处峡谷,以为齐军走投无路之下才跑进去的,没怎么多想就追了进去。
这个峡谷大概有七八里长,左右大概七八丈宽度,两边都是陡峭的悬臂,这样长的纵深完全可以装下追击的四万滇州军。
当吴起所率部队从吞夕谷另一端出口出去后,就马上用二十多辆准备好的推车堵住谷口,上面全都是易燃的谷草,然后一把火将所有车辆烧了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