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彧有一事不解,不知昨日少府为何被围,车骑又为何得知,派人来搭救彧。”
荀彧并不是对何苗的行为有疑惑,而是想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既然他决定要跟随何苗,自然也想出一分力。
“昨日宦官叛乱,许相与之阴结,想夺河南尹之权,我得知此事之后,怕文若在官署,于是便派人过去,好在无事发生。”
“宦官叛乱?蹇硕死后,宦官已无掌兵之人了吧。宫城中有南北二军,西园军与都亭军也在侧,他们怎么敢起事,大将军事先就没有察觉吗?”荀彧不解地问道,在他看来,如今的宦党已不是先帝在时的宦党了,哪里还有叛乱的实力。
“兄长他...遇害了,下面人禀报是张让干的,还将兄长的头颅扔到了尚书省。”
这么大个大将军,说死就死了,哪怕何苗对此事早有预料,可骤然到了这种情况,他也有些唏嘘。
原主与何进虽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但也相处了数十年,两人之间多少是有亲情在的。何苗也想过如何修改一点历史的轨迹,可他自穿越过来就是一事接着一事,没能力、也没来得及做更多事情,只是提醒了何进一句不要召董卓入洛。
昨日入宫时,何苗之所以在事情尚未明朗时,答应何太后与张让所请,就是想着能否以自己之力,略微拨动这历史的走向。
何苗不好再留笑脸,但又不想再荀彧面前表现的太颓丧,只是收敛了笑意。
“派到城门去的人已回禀过,张让等人的头颅已跟着天子回京,兄长也算大仇得报。”
“可宦官们为何要行此险招呢?最近这些时日,彧在宫中也未见宦官们有反迹。”
荀彧虽然年轻,但毕竟是世家大族出身,对朝局、朝堂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而且少府本就与宦官们走得近,荀彧作为守宫令,也不时要出入天子居所,接触宦官的机会不少,特别是中常侍、诸黄门之类的大宦官,荀彧每日都能见上几面。
最重要的是荀彧的妻家,一般来说,家宅中是很难藏住秘密的,但他也从未在妻子或岳家处听到过谋逆的风声。
“不知车骑接下来有何打算?”荀彧想先得知何苗的想法。
“这洛阳城已经很难再平静下去了,我手中现有三千兵力,宫城内还可拉拢五百精骑,我想谋一个在外统兵之职,带着这些人离京。”何苗有暂避风头的意思,但也有想着离京后威慑朝堂。
三千步兵,五百骑兵,这个规模的军队已不算小了。何苗只求自己能帮帮那个还未成年的侄子,还有他的妹妹,当然,舞阳君也要算在其中。只是何苗的这个心思显然不能跟荀彧道明,他总不能只凭自己的记忆,就说董卓入京要行废立之事吧。
“先帝以大将军与太傅共同秉政,如今大将军身死,车骑虽年齿不够,很难揽权,但按常例,应该会让车骑领禁中与洛阳防务之职。”
用太后的娘家人来负责几年的禁中安全,直至天子亲政,外戚功劳也有了,权位也不算重,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选择。
但何苗并不这么想,破了的窗户,无论用纸怎样糊都是防不了寒风的,若是太平时节,何苗绝对会乐于接受这种结果,可如今是什么局势,旁人不知,何苗心里可清楚的很。
他也没有反驳荀彧,而是附和了两句,只有事情到了跟前,他才会与荀彧分说。
···
如果说何苗是左右为难,那董卓现在就是面临死境,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帮他参谋的,也就贾诩了。
“文和,若是你在我这个位置,当如何行事?”
董卓刚一回府便将贾诩唤来,但贾诩往日的急智好似失了效,贾诩听完董卓的话,出神沉思,过了许久,才开口说道。
“无论将军如何抉择,事后都难逃一个死字。”
听着贾诩的话,董卓点点头,他心里亦是同样的答案。
“太傅既然已将废立之事告知将军,若将军拒绝,你我恐活不到明天;若将军做了,事后也难逃一死。”
这不是肯帮上级背黑锅就能逃过一劫的事,若是袁隗敢带头废帝,董卓不会有任何疑虑,心里只会想着如何帮师相冲锋陷阵,但袁隗不想露头,也就是告诉董卓,他就是把董卓和西军当作一个弃子。
他袁隗莫不是以为我是个傻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