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刘兆所部开始对剩余十一座城市展开骚扰性袭击后,朝廷军在八月初开始大规模的滋扰战。这次的出兵多而杂乱,成小规模建制而出兵,所做的很不符合兵法的常规套路。
朝廷明摆着欺负剩余十一座城市分属三家各怀鬼胎的地方势力,本身就形不成有效的联络。在被这一**规模的冲击之后,十一座城市从三簇变成了十一个点,又彻底分断为十一座孤城。
朝廷军看似杂乱的出兵,却有严格的行军路线,也有良好的应变机制。要知道,这样一场巡逻式的滋扰战,就好像画好了行进路线等着敌军伏击一样,若是不能作出有效的联络和应变,损失将会非常惨重。因而朝廷军出兵非常谨慎,而行军的路线也不断变化,互相辉映,任何一路兵马都必须要按照有效的行进路线来走,一旦发生意外,要互相支援配合。
刘愈帐下很多将领所担心的问题,就是会遭受伏击,在开战几日后,并未发生。即便有发生,也是小规模的,很快便被朝廷军以兵力优势所压制。
在三个城市联防体系变成十一座孤城之后,每座城市都无心恋战,他们更希望早点投降,以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这场滋扰战的最大成果,就是瓦解了地方势力的反抗意志。
然后,三家势力的内部相继发生了变乱,低下的士兵因为得不到军饷,而作乱,这股乱流逐渐往中上层蔓延。而因为困守孤城,这些地方将领一个个都萎靡不振,使得他们对上层的怨恨也是愈发加深。
在一种被动的情况下,很多积怨也会在同一时间爆发。朝廷军这场滋扰战,所带来的一系列反应。是刘愈这个主导者事先都没想到的。
刘愈无所事事地等待着这场战事的结果,十一座城市的战报也是一天几十次传到他手上。先是杨氏政权小姨子和大嫂子不合,然后是小舅子和大姑子带兵乱斗。然后是下面的将军杀了杨氏政权的世子……各种各样的消息,这十一座城市每天都在发生一些令刘愈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甚至刘愈都有些搞不清楚。这到底是一场战争,还是一场争权逐利的闹剧!
滋扰战开始还不到五天,刘愈手上便已经拿到了不下六座城市秘密送来的降表。因为城市体系的混乱,使得这些城市的主脑,也放弃了对主上的信任,他们转而想向朝廷靠拢,来保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可刘愈。却对他们的降表缺乏兴趣。
按照刘愈的想法,你们早不投降,晚不投降,现在内忧外患交织在一起才想起投降。要是把他们吸纳过来,再闹事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再加上,刘愈对柳丽娘有个承诺,便是南疆少数民族所憎恨的一些地方势力首脑决不姑息,现在柳丽娘是他的女人。而刘愈又要获得少数民族的支持,因而他对这些朝秦暮楚的地方势力首脑,缺乏基本的信任。
滋扰战的顺利,也让刘愈军中一些积怨得到化解。这主要是将士思归的问题。
将士在外久了,朝廷军又久久按兵不动。或者是小范围的战争无法建功立业,让他们看不到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就会想念远在北方的亲人,想着安乐和富足的生活。可这些毕竟都是血性男儿,大丈夫马革裹尸的决心是有的,这场轰轰烈烈的滋扰战打了起来,每个人都是精神抖擞,连家中的亲人也要暂时被抛诸脑后。
谁不想在平定天下的最后一战中捞点战功,以使自己日后的生活更加安稳一些?
战功不但能换到金银的赏赐,更重要的是能得到土地,换做是几年前,虽然朝廷也算赏罚分明,但赏罚的力度绝对不像刘愈执掌军政时的言出必行。在之前的数战中,但凡有功人员的赏赐,朝廷都没有亏待,很多底层的士兵,也逐渐通过战功的积累而得到擢升,也获得了大量的财帛和土地,有了先行者作为指引,后来者更加奋不顾身。
因而这场滋扰战,使得朝廷军这面军心鼓舞,上下一心。而地方势力这十一座孤城,却是人心涣散各种天怒人怨。
很快,刘愈的中军大帐回复了各城的首脑,意思很简单,无条件投降,朝廷不会作出任何的许诺,一切当以战败的方式开城投降。同时,刘愈也作出了破城的最后通牒,一切都显示,朝廷有决心来把最后十一座城市攻陷。
刘愈对平定岭南的决心很大,但其实刘愈也没想好,到底怎么把最后一仗打的漂漂亮亮,现在光滋扰,是没什么效果的,如果要转过头去攻城,刘愈又觉得损耗会有些大,有点心疼。他突然发觉自己有点像吝啬鬼,既想不接受有条件的投降,又想不劳而获,这简直是自我矛盾的事。
但很多事情,都是出人意料的。
很快的,杨氏政权被灭了。这是七月初八的事,杨氏政权的一些主脑,居然在这一天被杀死,而且尸体被挂在城楼上暴尸,刘愈在得到这消息的时候还是吃了一惊,因为之前所有的信息都显示,杨氏政权的内部矛盾在于高层之间的权力斗争,谁曾想,被下面的军官造了反。
第二天,杨氏政权的几座城市的城门便无条件对朝廷军打开,刘愈捡了个大便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