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出生在一个人口大市,市中又没有什么产业,所以家乡的青年在世纪之交的时候都纷纷选择外出工作,结团外出广东做工或者北上BJ寻找工作,每月寄回家中,我的父母也是如此。
家乡的纺织业在八九十年代全国闻名,随着改革开放,国企改革,企业改制,时代的浪潮下,中小企业无一幸存,好的纺织工人纷纷前往长三角,珠三角工作,我的母亲是一个年轻时不爱念书的女孩,生下我之后,为了小家过的更好,选择和村里的姐妹一起北上工作,每当我暑假休息的时候,就会让家里人带着去工作的地方玩,记忆中直到二十三岁,才去了两次,家中长辈给出的理由是,算账花费太高,不如寄回家中,外出也危险。
母亲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故乡有着相同的困惑,地理决定了发展的局限,不过由于姐妹的陪伴,几十年来,也过得没那么孤单,四岁暑假的时候,家里的奶奶与外婆一起带着我去看母亲,下了火车,坐着三轮车,到了家里,家里一室一厅,客厅一张小床,卧室一张大床,很整洁,冰箱里腌的萝卜干,豇豆,买的新鲜的菜,冷藏部分里大多是过年带来的腊肠,腊鱼,几天时间里面,带着几个人去了当地的有名景点,记忆最深的食物有四个,早晨吃的八宝粥,很浓稠,很多人喝,夜市里面,我刚刚吃完饭看着一个人在啃白面饼包着的一种吃食,那个人大口大口的往嘴里塞,然后一口咬下,猛嚼,至今记忆犹新,第三个是母亲带我吃的冷饮,在外面逛,有个冷饮摊,点了一个芸豆冰奶茶,大粒的芸豆喂到嘴里,大自然的豆香配上奶的甜,很满足,后面再来就再也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了,第四个是一家西餐厅,母亲带我们去西餐厅吃饭,我和母亲点的牛排,牛排上菜完毕后服务员会用一块布给我们挡着,然后点火烧,烧完就可以吃了,每次一大份牛排,我都吃不完,可是母亲总是说没事,想吃就点,吃不完外婆就会来尝尝,奶奶由于不能吃牛肉,就会看着,想一下这个味道,我坐在摇篮上,摇着摇篮,最后撞到桌子,装果冻的高脚杯砸下来,摔碎了,母亲和经理解释后,经理大度的让我下次注意,后面每次从这家餐厅经过,我却再也没有进去过。
长期在一个地方生活,一些食物的叫法总是会随当地来叫,母亲每次做焖面,会说“四季豆”是“四季梅”,蒸饭说是蒸米,我就搞不清楚她说的啥,作为一个中餐晚餐必吃饭的人,哪怕吃十几片吐司,几个大馒头,不吃点饭就好像感觉没吃过饭一样,无论吃的再多,家里的亲戚朋友总会说一句“吃点饭啦,要不然等哈饿的”。母亲在外地呆的时间快和家乡的时间一样长了,为了我更好的教育,为了房子更加稳固,为了我的未来,二十年,听着不懂的话,在外地打拼,每周一次的电话到每周两次的视频,白发拔不完,只能焗油,唉,时代一粒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