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中午,萧月明把遇到萧晚晴、拜访黄三的详细经过跟父母说了,提出了通过养鸡来摆脱目前困境的想法。没想到,父母竟然破天荒地支持了他这一提议,这个结果让他感动不已:有生以来只知道“砸坷垃种地”的父母亲大人脑袋终于开窍了!萧月明心里很清楚,这都是他逼的。他们只有狠抓经济建设、脱贫致富,才能有尊严地站立在萧家庄的众人面前!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大家分头行动起来。妇女留在家里,负责把闲置的三间西屋收拾出来,准备作养鸡室使用;萧月明随父亲还有请来帮忙的堂叔萧胜斌三人,拿了长锯、砍刀、绳子等工具去杀树,筹备搭架子用的木料。按照黄三的建议,他们打算在屋里搭两层的木架,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萧月明家的几棵杨树在村北山楂园东头的路边上。这条沙路往北通向后玲,是萧家庄往大片丘陵田地方向去的三条主干道之一。那时牛拉地排车已经逐渐淘汰,机动三轮车慢慢普及开来,于是每到农忙季节,发动机刺耳的声音就掩盖了“哞哞”的老牛的欢叫,柴油机的油烟气代替了随处可见的牛马粪。想必,这个世界所谓的“发展”,就是喧嚣和躁动征服宁静与和谐的过程吧!
早些年,萧月明家承包了村里的山楂园。虽然只有五十棵山楂树,但也够他们全家忙活的,尤其是收获的季节。萧胜利和果树没少打过交道,先是林业队,后到与人合伙承包的苹果园,多年的经验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管理能手。哪些是结果枝,哪些是徒长枝,什么时候打药、施肥,什么时候疏花、疏果,这些技术问题在他那里都是小儿科。因为管理得法,他们家的山楂树每棵产量都在一百斤以上。可是那些年山楂价格很低,只有几分钱一斤,除去各种成本,基本赚不了什么钱。最要命的一年,几千斤山楂堆在家里卖不出去,眼睁睁看它们烂掉,最后只能晒干了当柴火烧掉。萧胜利为此伤透了心,发誓再也不干这些白费力气的行当。
而萧胜利当年在山楂园地边上种下的杨树,这时已经长到一搂多粗。说到杨树,这是北方最常见的树种之一,因为生长迅速、易管理而被人们广泛栽种。前些年,普通民居都是砖石木梁结构的瓦房,一般家庭种树的目的,就是将来盖新房用,所以民间流传着“杀树、盖屋、娶媳妇”的说法。如今,瓦房逐渐被钢筋水泥结构的平房代替,村民种树就单单只是为了增加收入了。
萧月明一行三人到达目的地,很快把第一棵树杀倒。萧胜利让大家坐下歇一会儿。萧月明一屁股坐在杀倒的树干上,累得直喘气。萧胜斌点上一根烟,在萧月明身边坐下来说:“拉锯这活可不轻快,你又没干过重活。”
萧月明不好意思地笑笑,低下头。
萧胜利接茬说:“要不寻思着改了这不爱说话的毛病,只怕到老也都是个书呆子。”
萧胜斌拍拍萧月明的肩膀说:“我看这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不信你就等着瞧。再说,你们要是养鸡发了财,就要什么就有什么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