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因能力所限,萧月明的那份临时工的工资仅仅能够维持他最基本的生活开支。他一面为无力改变现实的窘迫状况而痛苦,一面为陈嫣嫣的热血情怀而感动;在这之余,更感到一种无可名状的威压。他想,应该做点成绩出来,安慰一下自己和呕心沥血抚养自己的长辈了,而且要让陈嫣嫣知道,他不是一个只知道空谈的人。目前的这份工作让他提不起丝毫精神,更无任何生发的潜力。这样只是每天打发日子,无异于空耗生命。
一个偶然的机会,萧月明在某电视台一个谈话栏目中见到了省话剧院的导演曹芳老师。看着她在节目中侃侃而谈、神采飞扬,他突然产生了要给她写信的念头。他知道,这个念头包含了太多幻想的成分,因而犹豫了好长时间,但最后他还是把信写了出来,投到了邮局的信箱里。他在信中真诚地倾诉了自己想从事话剧事业但却无门而入的苦恼和振兴话剧事业的满腔热情,请求曹老师能够给他指条明路。
几天后,他意外地收到了曹芳老师的回信。他一向只知道耕耘,不问收获,对于偶然得到的回报,自然心怀感激。曹老师在信中说:“读了你的来信,我非常感动。一个业余爱好者尚能如此热衷于话剧事业,并且一直默默奋斗着,作为专业从业者,我却在大谈要为女性寻找一块心灵栖息的场所,实在感到汗颜。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说了就能算的,面对话剧艺术的低谷状态,我们只能认命!”
这封信就象一盆冰水泼在萧月明熊熊燃烧的心火之上。事情就好比一棵千年古树,远望去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靠近了去看,却到处显露出衰败的迹象,几近枯朽。对于话剧来说,置身其中的人尚发出如此慨叹,一个局外人又能如何呢?但是他并没有就此罢手。创办话剧团的构想已经在他心里酝酿了很久,他必须努力找到一个满意的结果来成全自己的拳拳之心。于是,他带着未死的希望拜访了母校的郭老师。郭老师对话剧颇有研究,曾经在全国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并且被省话剧院聘为名誉顾问。
郭老师听说他的来意后,语重心长地说:“你应该知道,话剧所处的艰难生存状态已经成为不可辩驳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投身其中,我很赞赏你的勇气,但这未必是个明智的选择。很多事情只凭勇气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性。试想,当你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编排的剧目终于上演时,却只有寥寥无几的观众坐在台下,你将受到多么沉重的打击?艺术本不应该沾染铜臭的气味;可实际上,离开了经济的支撑,你的艺术道路将寸步难行!如果把话剧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经过电影、电视、电脑网络三次暴风雨的袭击,早已变得枝叶凋零、满目苍凉。但是,就目前而言,话剧还远远没有到它寿终正寝的时候。中国有四亿城市人口,争取到十分之一,就是四千万观众,何况八亿农民也是一个有极大开发潜力的观众群。话剧自有其它艺术门类不可比拟的优势,只要热爱它的人们团结起来,不懈努力,一定可以迎来一个光辉的时代!我认为,采用教育和有意识地引导的手段,抓住青年学生这个观众群,就是抓住了话剧的未来……当然,如果你真的下定了决心,一门心思要吃话剧这碗饭,也不是一点路子也没有。寻找一个坚强有力的经济支持是成功的基础。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对话剧情有独钟的大财团能够对你感兴趣呢,需要你积极努力去推销自己,而且必须拿出一套很好的运作方案来打动对方,让他心甘情愿拿出钱来为你服务。你曾经是我的学生,在你们中文系的学生当中,你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也期待着你能在文艺事业上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业绩来。对于你的构想,我只能从精神上给你支持,其它的,我实在是无能为力。我可以给你推荐几位话剧界以及文化部门的老师,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们,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从郭老师家里出来,萧月明感到自己的步履沉重起来。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尽管还有希望,但他不知道成功的彼岸究竟离他有多远。回到住处,他又给曹芳老师写了封信,尽管他意识到,这封信后面不会再有回信。后来,他一边构思创办话剧团的运作方案,一边拜访郭老师给他介绍的那些文化界名人,但是,从他们的话语里找不到哪怕一丁点的希望的火星,有的只是对于现实的沉重的感叹。萧月明依着他惯于半途而废的作风,最终选择了放弃,那个“伟大”的话剧梦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夭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