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城以它举世瞩目的“福城速度”,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一举成为经济发达的国际化大城市。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一个激情昂扬的城市,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城市。正因为如此,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才把它当作可以放飞梦想的乐土而心生向往、趋之若鹜。七年前,萧月明心血来潮欲下福城淘金,却不幸滞留谶州,连福城什么样都没机会见识;七年后的今天,他终于踏上福城的土地,成为这里千千万万的打工族中的一员。
从盐场回来之后的几个月里,萧月明一直在家里呆着,终日烦闷,忧思如焚。尴尬的处境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心里都明白。依赖的思想如无形的病毒侵染了他的大脑,时刻左右着他思维的方向;而另一方面,他却厌倦了求人。不过,城里能攀上关系的亲戚没有几家,也都因为他的反复无常几乎濒临绝交的边缘。最后,他痛苦地发现,除去别人介绍,靠他自己的本事谋求一份稍稍满意的工作,竟然比登天还难。
很长一段时期,萧月明把当作家当成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写作是要有生活的,于是他有意无意地去尝试走一条与普通人不一样的路。父辈们终老一生在黄土地上摸爬滚打,把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自家的那几块庄稼地,春去秋来,却依然摆脱不了贫穷的宿命,他不想跟他们一样;同龄人中,有的进城当了工人,有的成了人民教师,有的进乡镇政府机关做了令人羡慕的国家干部,他们将要续写的,还是别人重复过的故事,他也不想就那样活一辈子。谁知偏偏老天捉弄——尽管他变着花样做了很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到头来抓到手里的却是变着花样的失败和打击。他慢慢的觉得累了,迷茫了,以至于迷失了方向,不知道究竟该干什么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萧月明糊里糊涂地通过县里一家劳务中介公司去了福城。那是临近腊月的一天,县劳动就业中心举办了一场招聘会。萧月明想碰碰运气,就去了会场。他在招聘会的大厅里转了几圈,刚来时的兴头一下子都跑光了。参会的几十家用人单位,招聘的大多都是营销类的人才。虽说他以前也做过保险,推销过化妆品,但他知道他骨子里头是不适合这种工作的。就在他决定要离开的时候,他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了那块醒目的“去福城捡钞票”的广告。坐在广告牌后面的是一对中年男女。男的戴一副金丝眼镜,长得皮肤白净、眉清目秀;女的身材臃肿,脸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青春痘”。胖女人介绍说,他们与福城创文集团常年合作,给他们代理招工,去福城后直接进厂,月工资一千元以上,包食宿。萧月明心动了。一千块钱的工资对于拼了命也才拿过四百五十块钱月薪的萧月明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戴眼镜的男子见他有些犹豫,便抬手提了一下黑色风衣的领口,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这是今年最后一批,要去赶紧报名。你尽管放心,我们不会让你吃亏的。在福城干上三到五年,回来盖新房娶媳妇,一点压力都没有!”萧月明心头一热,报了名。回家跟父亲一说,父亲竟然支持他这个想法,鼓励他再出去闯一闯。这样,离元旦还有十来天的时候,萧月明和其他报名的七八个同伴一起,在“风衣男”的带领下,坐上了去往福城的火车。
萧月明一行在福城郊区的云空镇上下车后,“风衣男”带他们到车站南边离镇中心大街不到二百米的一个五元小旅店住下,回头安排大家在一家面馆吃了点东西,接下来领着他们来到一家叫作“远行人”的职业介绍所。萧月明早注意到,这条街上光介绍所有五六家,而这一家似乎规模最大,生意最红火。硕大的招牌焊装在二楼楼顶的铁架上,十余米长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工厂的招工信息;面无表情的求职者在二楼的走廊上挤来挤去,一双双眼睛在满墙的招工简章上搜寻着,象是要从上面找出“藏宝图”来。“风衣男”让萧月明他们在外面等一会儿,自己走进楼梯口边那间介绍所的办公室,跟一个穿蓝色西装、嘴上叼着过滤嘴香烟的中年男子握了握手。萧月明一边四处打量,一边听两人在屋里攀谈。
“西装男”说:“你大概有一个月没来了吧?”
“风衣男”叹口气说:“是啊,马上就到元旦了,估计这是最后一次了——这次也不过只有七八个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