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科不知道自己的十五套“作战方案”在察哈尔发挥了多少作用,他现在非常怀念过去的人才招聘会。
虽说从十来万的流灾民中也淘出了几十个文化人,但和各部门蓬勃的需求相比差距实在太远了。
反倒是永宁,岚县的赈灾基金,人才济济。什么官员,商人,地主,生员,郎中,和尚都有,而最多的是和李嘉应一样的劳动改造分子。
“我说老韩,你和王显明是同学,那你们俩应该有很多同学吧?”王向科眨着眼下问。
“殿下,是不少,您是让我把他们都找来?”韩石头小心的问,想了想又道“这个有些难?”
“嗯,要想让他们自己来估计有些困难!可惜啊,上次没想到这个问题,否则应该把那六个县城的读书人都绑来的,现在再去打一回,有些不太好交待啊”王向科郁闷的说。
到哪去摆张招聘的桌子呢?
看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把永宁,岚县的那点读书种子先利用起来再说。
于成龙,在“我大请”历史上鼎鼎有名,后世有部电视剧叫《一代廉吏于成龙》,讲述了其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
而此时,他还在家读书,年方十八,刚中秀才。
五更的时候,他家的大门口闯进自己县学的同学章文浩。章文浩比他大两岁,也是刚中了秀才,就起来既是同窗,也是同年,还是发小。
“北溟兄,快快,快走,新越贼又来抓人了!”章文浩也不进门,就在门口大叫。
“什么抓人,你说仔细点!”于成龙正在早读,闻言也有些惊骇,想了想又问:
“莫不是谁走漏了消息?”
“总有见利忘义之徒给那反王通风报信,北溟兄,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天亮就来不及了,马上收拾东西,我们去临水躲躲。”章文浩在门口急道。
“当真要抓人?”于成龙还有些迟疑,他今年刚18岁,平时一直在家读书,也没出过什么远门,一时下不定主意。
“怎么不抓,州府里已经抓了几十个了,我们好几个要好的同学都被逆贼擒了去,说是要送到山里老巢去关着,唉呀!你倒是快些,外面他们还等着呢!”
章文浩见他没动静,就一口气从门口冲进来,拉着于成龙的手就往外赶。
“儿啊,文浩这么说,那你就快出去躲躲,过两天没事了再回来。”继母李氏也从里堂出来,手里还拿着个包裹,里面有几件衣服和几块碎银子,又塞了几块干粮进去,一把就递了过来。
于成龙接过包裹,又挣开章文浩的手,进里间夹了几本书,也冲出了门。
于成龙家在永宁也算盈实人家,祖上也曾是当官的。“新越贼”取了永宁州后,一系列政策中,就有两项和他家有关。一个是土改,被改出了上百亩地,另一个是士绅一体纳粮,按“新越贼“的说法是“纳税是公民义务”“税法面前人人平等”。他十八岁已是个秀才,原本是不用纳粮的。
如果不是“新越”这帮反贼,换成明朝的其他任何官员来执行这两条“恶法”,那怕他是张居正,这些读书种子早就“起义”了!
可惜啊,反贼不讲理,上个月还砍了几十脑袋,他们就怂了这么些日子。
过了段时间,发现反贼倒也不是不好讲活,聚集了去喝酒,没事,去州学读书,也没事,甚至在街上对着黑皮兵骂几句娘也没事,心思就又活络了。
几经串联,准备过两天抬着孔圣人牌位到衙门请愿,那不,他们听说原同知邱大人还在任上,找不到反贼的头头,那就奔着姓邱的去,谁让他口口声声还是大明天,大明地的,我们好呆也是大明的读书人,纳我们的粮,我呸!
谁知刚串联出个头绪,请愿的章程还没拿呢,城里就开始抓读书人,章文浩他们就以为自己行事不密,东窗事发了,那就不起义了,跑呗!
几人跑到村口,于成龙突的灵机一闪,说“听闻三关总兵应大人在马沟屯有兵马,我们要不去找他,大明总不能不管我们吧!”
“不行,不行,听说那应昌一来就和反贼和谈,谁知道他是不是降了,这一去岂不自投罗网?”章文浩头搖的如拨郎鼓。
“就是,这应昌怎么说也是朝庭的总兵,怎么看着反贼占了宁永一点动静也没有,反而相安无事!”一个同学说。
“对啊,再说应昌的军营和贼军只隔了几里路,万一被逮住怎么办?”另一人道。
“要不,你们去临水,我去应大人的军营看看?”于成龙道。
“北溟兄,还是一起去临水,莫生枝节”同学们劝于成龙。
“你们先去,我翻过这座山,去看一下,实在不行,再跑来和你们会合。”于成龙也是倔头,他不太想信三关总兵会投贼,因为如果这么个大官投了贼,山西巡抚衙门和宣大那边不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
众人见没办法劝,大家都赶着逃命,也就不再多说,只关照了几句“小心”就急急西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