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
伏羲
伏羲
目录•;【简介】
•;【相关传说】
•;【相关贡献】
•;【真实的伏羲】
•;【羲皇故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弘扬伏羲文化的意义】
•;【承继伏羲称号的15个部落联盟】
•;【伏羲的传说】
•;【现代历史学对伏羲传说时代的历史的看法】
【简介】
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又相传他是古代东夷部落的杰出首领。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渔打猎。关于太昊伏羲氏的记载在古籍中常见,但又说法不一。
像中伏羲氏散发披肩,身披鹿皮,一派远古风范。远古时期,人们以石器加工兽皮,再以骨针等工具进行缝制,用以御寒。图中左下角画有八卦图形表明他创制八卦的功绩,而伏羲氏的目光显得深沉、睿智,无愧于古代智者的形象。
由于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龙的传人”之说。有学者指出:“伏羲出生于蛇系氏族,并且以蛇为尊。他身上穿的树叶或鹿皮,形右蛇之鳞身或花纹,这正是蛇系氏的族徽或图腾标志。近年来,海内外越来越多的“龙的传人”弘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90年代初,江—泽—民总书记来天水视察,为古成纪题下了“羲皇故里”的碑文。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开始繁衍人类的任务,就是交给了伏羲女娲两兄妹。
生活在「华胥之国」的华胥氏姑娘,到一个风景特别的雷泽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受感而孕,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伏羲」。雷泽中的脚印其实是雷神留下的,这位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与女娲、盘古等的神一样是人头蛇身),这雷神在《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因此,伏羲本来就是一个龙身(蛇身)人首的“龙种”。他也是人祖女娲的哥哥。在清‧;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华胥生男为伏羲,女子为女娲。」所以伏羲女娲以兄妹而为夫妇之说乃确实不可易。
唐‧;李冗《独异志》卷下:「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遗我兄妹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於烟即合,二人即结为夫妇。」此说即为伏羲女娲再造人的传说大略。又在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六章中有:「清初陆次云的《峒溪纤志》中裏面说:苗人腊祭曰报草。祭用巫,设女娲、伏羲位。」至现代的人类学者实地考察後,才得到这些苗族的传说。按他们的传说,苗族全出於伏羲与女娲,他们本为兄妹,人类在遭到洪水後,人烟断绝,仅存他们二人,他们为了延续人类,便结为夫妇。
除了人祖外,伏羲也是一个统治一方的帝君。在《淮南子‧;时则训》:「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槫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太皞,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伏羲在五帝中为东方天帝,此即其神职。
【相关传说】
伏羲的母亲是风兖部落的女首领,居住在华胥山之渚(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被称为华胥氏。华胥氏年轻有为,与族叔风偌率族人逐水草而居,过着浪漫的游牧生活。
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伏羲(约前1万年)生于古成纪,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因伏羲“孕十二岁而生”(古以十二年为一纪),所以把伏羲出生地叫成纪。
【相关贡献】
一说伏羲即太昊,本姓风。传说他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称太昊。神话中华夏民族的始祖。又传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始画八卦,造书契、都陈。在位15年。
伏羲氏是中国文献记载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伏羲氏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又拥有着超人的智能。伏羲氏将他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这种二进制数学模式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石)描述了下来,这就是八卦。
上古时期,孟津东部有一条图河与黄河相接,龙马负图出于此河,伏羲氏依龙马之图画出了干、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内容的卦图,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伏羲氏造书契、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开创了中华文明。龙马负图寺遂成为“河图之源”,伏羲氏则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汉书•;孔安国传》曰:“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
我国古代多以圣人为神,传说优羲能缘天梯——建木以登天。《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建木。太白皋爰过,黄帝所归。”“太白皋爰过”,即伏羲上下于建木之意。《淮南子•;时则训》载:“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太白皋,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太白皋、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伏羲在五帝中尊为东方天帝,这就是他的神职。
伏羲八卦
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具大贡献是始画八卦。八卦可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八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宇宙间的一个高级“信息库”。早在十七世纪,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中国学院”,研究八卦,并根据八卦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发明了二进位记数和当地欧洲先进的计算机。八卦中包含的“二进法”,现在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及电子学中。公元一九八四年,一位欧洲科学家在谈到八卦的易理被现代广泛应用时,叹为“至为可惊”。八卦中的许多奥妙神奇之处,至今还正在研究和探讨之中。
伏羲八卦台
八卦台,北临黄河,南依连山,东据虎牢,西望洛川。此处原是河洛交汇处,自古以来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早在一万多年前,便有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成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发祥地,成了河洛文化的核心。如今这里仍然是一个村落,叫洛口村。清代嘉庆年间重建洛口村寨门时,寨门横额镌刻“古洛油”三个大字。两边刻有石楹联,上联是“涂光休气兆北阈”;下联是“赤文绿字焕东周”。概括了古洛响辉煌的过往岁月。
现今古成纪有规模的伏羲庙有三处,即位于天水市区的伏羲庙,卦台山伏羲庙,秦安泰山庙的伏羲庙。尤以天水市的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据记载,它建于元至正七年(1342),占地10270平方米,庙院内原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卦方位栽植的,现存三十七株,四季长青,生机盎然。而今古成纪人民把相传伏羲诞辰的农历正月十六日和成道升天的农历五月十三日作为伏羲庙祭祀的重大节日。
【真实的伏羲】
伏羲的才华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获得了众多年轻女子的青睐。许多部落的女首领纷纷追求伏羲,想获得他的人种。但是,伏羲却在众多女子之中惟独看上了凤姓姑娘女娲。女娲与伏羲同属于大伏羲氏族,但与伏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支系,伏羲姓风,女娲姓凤。他们虽然以兄妹相称,并非同胞兄妹。早在燧人氏时期,各民族部落就有明确的规定,有血缘关系的同族男女不得为婚。古史中伏羲女娲兄妹为婚实属神话传说。
公元前7744年,伏羲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前往凤州(今陕西宝鸡市凤县)与女娲完婚,时年伏羲31岁,女娲岁。
公元前7724年,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数百个部落联合罢免了燧人氏的最后一位大酋长,推举伏羲为帝。
于是,伏羲立都于榆中,正式建立伏羲女娲政权。
伏羲以木德王天下,帝号罗奉。
罗奉元年(丁丑,前7724),伏羲在榆中接替天齐建木的祭天权,燧人氏自此退位。
罗奉二年(戊寅,前7723),伏羲在榆中不周山重建天齐表木,名此山为方山,又名日魁山。表木名大风雨表。以共工氏为上相,主管不周山上的天齐表木观象台,主持大风雨表的观测,用八索判断方向(地维)为历法天象总管,掌握祭天权,其权位仅次于伏羲。
罗奉三年(己卯,前7722),伏羲以木星为主观测星,以织女星为北极星,以北斗九星的斗柄——“梗河”与大角、摄提、角宿(青龙第一宿)为天下春季之始。以日表八索为定表游表,确立勾股弦周天历度位360度。以每月为36日,每年为10月,每年360日。以大风雨表测八方风,定八极,四时,八节。每时90日,每节45日,总共360日。
罗奉四年(庚辰,前7721),伏羲首设柱下史,以管理历法和天象。首次命人在居住区外围筑墙,始为城,为都;并在城中设灵台,以为祭祀中心。首次立巫政管理制度,设官分政。以龙纪官,命大庭氏为居龙氏,主管建筑;命薮魁氏为水龙氏,主管水利;命阴康氏为土龙氏,主管农牧,兼任中官黄龙氏,主管民政;命混沌氏为降龙氏,主管法律;命昊英氏为潜龙氏,负责制造甲历;命朱襄氏为飞龙氏,负责制造书契。
罗奉五年(辛巳,前7720),伏羲以共工氏为上相,柏皇氏为下相,朱襄氏为左监,昊英氏为右监。命栗陆氏居北,为冬官,号黑龙氏;命赫胥氏居南,为夏官,号赤龙氏;命昆吾氏居西,为秋官,号白龙氏;命葛天氏居东,为春官,号青龙氏(又称苍龙氏);命阴康氏居中,为中官,号黄龙氏。
罗奉六年(壬午,7719),夏四月初三日,天降暴雨,一连下了三十天,女娲所居住的凤州被洪水淹没。伏羲、女娲组织族人乘葫芦舟漂流逃亡至麦积山,避难于仙人洞,直至水势减小时才通过山地转移,逃往秦岭太白山,向太白族人求救。
罗奉七年(癸未,前7718)伏羲族人在太白族人的帮助下重建女娲故居凤城。
罗奉八年(甲申,前7717),伏羲迁都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并在此修筑城垣。但不久又因洪水逼迫离开陈仓,率族人沿秦岭东迁至骊山、华山一带,进入华胥氏族的领地。华胥氏居住在今渭南市华县一带。伏羲女娲氏居住在华山牛鸠原、枣香河一带。
罗奉九年(乙酉,前77)伏羲在枣香河畔建都,称帝王村。女娲则居住在离此不远的栗家原。同时在枣香河东西两岸建盘东寨和盘西寨,在盘西寨栽植梭罗神树,以祈求太平。
罗奉十年(丙戌,前7715)女娲迁居于焦村原西华,以乾头塬台坝为祭天中心,在西华之西另设西章天象台,实测推算日月失序。三百六十日为一年,日数不足,便把每年增加五日,为年与年之间的过度期,称作过年。
罗奉十二年(戊子,前7713),伏羲女娲迁居于王屋山。这年的正月二十三日,日全蚀和月全蚀同时发生,天地黑暗,万民皆惧。女娲认为是天道不满所致,她亲临王屋山顶峰,设坛祭天,采山上石洞中五彩石布成东西南北中五宫阵容,于中宫积柴草引火燎祭离火太阳,以表对上天的诚意。果然没多久日蚀和月蚀便完全解除,日月运行如初。于是女娲向伏羲建议重新颁布了补天历,规定新历每年仍为十个月,每月三十六日,过年补天五日,全年合计三百六十五日。同时还下令在王屋山下重建凤城,再立大风雨表。天柱复生,四极重立,通天表木又成,因坛而背方州,因圜而抱圆天,盖天观测系统又重新运作起来。后来古人把这件事神化了,说女娲“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淮南子•;览冥训》)。好事者便据此把这一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成了神话。
罗奉十三年(己丑,前7712),伏羲获白龟于白龟山(今河南平顶山市)。他细心观察龟甲的分布,深入研究《河图》、《洛书》之间的内在联系,悟出了太极原理,始作《太极图》。他发现龟背甲骨中五环八,背甲十三,腹甲九,裙边甲二十四,背圆,腹方,四足撑天地,遂明大道。于大隗山玄元洞(今河南郑州新密市)推衍八卦,重为六十四卦。是年,伏羲东巡狩登泰山观天下,举行封禅大典。封天下三天三镇:西天西镇昆仑山,中天中镇王屋山,东天东镇泰山。天下文明肇于三镇,孕于土,始于圭,成于文。命泰水名大汶河,命皇策大典为坟。
罗奉十四年(庚寅,前7711),葛天氏作歌八阕,歌颂伏羲氏族东迁创业的史迹。其歌分为八个章节,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谨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葛天氏初民自雍州(玄鸟大雷音氏所生之地)而游牧定居,植五谷,谨勤于伏羲所立的测天道(天常)之法,因此达到并完成伏羲帝所规定的测天道力度的要求,敬授民时,不误农耕稼穑,取得万象更新政绩,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
罗奉十五年(辛卯,前7710),伏羲移居宝丰(今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宣布王屋为天下之中,山名中条山。水为中河,地为中原,表为中央,建木棱罗。封女娲于汝阳(今河南洛阳市汝阳县),统领中州。其族人居于汝水与娲水之间。封弇兹氏于磁山,居磁州(今河北邯郸武安市)。封雷祖氏于兖州泽,居住在兖州(古济水与黄河之间,今河南荥阳市至山东东营市一带)。封华胥氏于华山,居住在华阳(今陕西泰岭以南)。
罗奉十六年(壬辰,前7709)伏羲迁居于泌阳盘古山(今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西)。
罗奉十八年(甲午,前7707)伏羲病逝于桐柏鸡公山(今河南信阳市南80公里),终年68岁,遗体安葬在盘古山(今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盘古镇)。尊号羲皇。后世又被追尊为泰皇、人皇。
伏羲在位年表
公元纪年(干支)——在位时间——大事记——
前7724(丁丑)——元年——伏羲在榆中接替天齐建木的祭天权
前7723(戊寅)——二年——伏羲在榆中不周山重建天齐表木,名此山为方山
前7722(己卯)——三年——伏羲以木星为主观测星,以织女星为北极星
前7721(庚辰)——四年——伏羲首设柱下史,以管理历法和天象
前7720(辛巳)——五年——伏羲以共工氏为上相
前7719(壬午)——六年——女娲所居住的凤州被洪水淹没
前7718(癸未)——七年——伏羲族人在太白族人的帮助下重建女娲故居凤城。
前7717(甲申)——八年——伏羲迁都陈仓
前77(乙酉)——九年——伏羲在枣香河畔建都,称帝王村
前7715(丙戌)——十年——女娲迁居于焦村原西华
前7714(丁亥)——十一年——
前7713(戊子)——十二年——伏羲女娲迁居于王屋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