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巧一个穿着褴褛棉袄的中年农夫,锄头上挑着瓦罐从地里出来,刘坚连忙打招呼道:“这位大哥,能不能给碗水喝,我们四人走了几个时辰的路,实在渴极了。”
农夫倒是爽快,放下锄头,将瓦罐里的水倒进罐盖,递了过来:“两位小哥细皮嫩肉的,估计还是第一次出门吧,这太阳大的,不如到我的窝棚里躲一下!可惜苹果还没熟,不然倒是可以给你们开一个。你们后头的两个仆人也叫进来吧!”说着就招呼了两位将来的师爷大人。
看来是个能言善说的利索人,想了解情况就要找这样的人,刘坚心里一喜,接过罐盖一口气就喝完了,然后又要了一些,“多谢大哥啊,今天真是遇见好心人了,对了,我们沿路过来,怎么很少见到人耕地啊,莫不是春上的时候发了什么灾!”
农夫重重叹了口气,恨恨道:“你们外乡人不知道,我们这里越种粮食越穷,不种还能凑合着活,种的反倒饿死,唉!”
“啊!这是什么道理?”刘坚不解道。
“这势道,哪有什么道理可讲!这里既有天灾,又有人祸,天灾我们还能应付,人祸就躲不了了!”农夫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张脸气的通红,也拿起瓦盖喝了一口水。
“何谓天灾?何谓人祸呢?”严鹄也听出蹊跷,紧问道。
“这几年我们这里老发洪水,今春的时候也来了两次,种地也是白种。不过这入夏以来,一滴雨都没有下过,依我看一亩地能打一斗半的粮食就不错了。但是,衙门里还是照样催粮,人头税照样要交,少一粒都不行,我们种一年的地,全给他们吗?再这样下去,想不造反都不行!再说北方的鞑子时不时的就跑进来打草谷……”农夫越说越气,一拳头锤在地上。
刘坚咋舌道:“一亩地只打一斗半的粮食?也就是50斤左右?这不跟没种一样嘛!”刘坚也有点疑惑,不是应该把番薯都推广了吗?就算这里不大行,一亩地弄个几百斤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严鹄插口道:“如果是发水或者大旱,朝廷都会减免田税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发放赈灾钱粮!灵丘没有吗?”在家的时候没少听到爹爹还有爷爷为了赈灾的事情发愁。
农夫眼睛瞪的老大,吃惊道:“减免?还发粮?我们从没有听说过啊!”
一句话,让刘坚和严鹄心里雪亮了。
连赈灾钱粮也贪污,严鹄咬牙道:“你们的知县真不是个东西!”别个儿不说,就他爹那样的,也不会在赈灾的款项上克扣个一分半毫的。
农夫闻言连忙摆手道:“不不不,我们原先的知县可是个清官好官啊!可惜年初的时候生了场病,本来到了夏天都见好了,都被那个新到任的那个狗知县害的,又躺下去了。”
怎么顺带把我也骂了?我招你惹你啦,严鹄心里那个郁闷。
刘坚笑着看了看严鹄的表情,对农夫说道:“我听说新来的那个知县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京城的时候就带着京城的富户赈济灾民,前段时间在开封那场大火,他也救不了不少人呢?”
“什么人物!要不是他来,县君怎么会走,见了面你信不信我敢揍他!”农夫在刘坚面前挥了挥拳头,常年在地上劳作,一动就可以看见胳膊上的那块隆起。
“怎么我还没上任就被人骂做狗官?你倒是让我先表现下,才知道的啊!”严鹄气的有些郁闷。
刘坚在一边忍着笑,说道:“你错了,原先的县令走之前已经上交了辞呈,不过上面一直没有批复,没想到他的病好了,上面就给批复了!”
“反正这年头狗官多、好官少,倒霉的都是我们老百姓!”农夫倔劲上来,就是不改口,遇见这个不讲理的,严鹄也没办法了,只能干瞪眼生闷气。
再说下去还不定怎么骂严鹄呢,刘坚不想严鹄太难堪,赶紧转了话题道:“你们不种地,还是要交人头税!这税钱从哪里来呢?”
农夫忽然有些犹豫了,支支吾吾不肯说。
刘坚从怀里拿出一角银子,说道:“看来你是不把咱们当朋友,那喝你的水,占了你的地方,我们也是要付钱的,你收好!”
这一下,农夫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尴尬道:“其实说了也无妨,反正所有人都知道这事。是这样的,我们不种粮食也能交的起税,因为我们在山里头都有种些棉花。”
“哦?棉花?”刘坚倒是有些意外,不过这里离宣府、大同都不是很远,估计是那些军队的人要的吧,要是能卖的出去,倒是真的可以养活自己。
农夫点了点头:“不错,就是棉花!那些当兵的拿军粮和我们换过冬的棉衣,就是鞑子也喜欢这东西,要是都种在路边,指不定都给抢了去。”
严鹄吃惊道:“朝廷不是在宣府,大同有重兵驻守吗?怎么会有鞑子敢来这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