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美食观,偏离正道有些远了,以至于触动了我的文字,不得不讲几句话。长话短说,我就从最总体,最顶层的方向谈吧,谈宗旨,谈方针,再涉及点道路问题打打样。
我今天在自己的长篇小说中,取了一章,名字叫“感伤”,伤什么呢?我们中国人啊,长期没得吃一天好饭。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在一部美国电影《美女与野兽》中,有一段音乐舞的戏,骄傲自信的大块头,高大、威猛、勇敢,音乐中,他赞美自己,吃很多面包、鸡蛋、牛肉、肌肉、水果,健身,锻炼,力大无穷……这段戏展现的是什么呢?是西方工业化后的福利。强壮不是天生的,是练出来的,吃出来的,而这——什么时候,我们能好好吃一顿呢?麻辣,野味,各种重,再加各种垃圾原材料。偏离的美食之美,几乎无法在生活中反驳。
日本现在流行一种运动——相扑,原本只是比较粗糙,野蛮的竞技,但现在,它是日本民族的一种非常受尊敬的文化。相扑运动的实质,是尽量运动,尽量吃,尽量长壮,这是一个民族大愿。一百年前,东方人普遍瘦小,而日本是瘦当中更瘦的,我想,他们的愿望中,一定有希望身强体壮起来。寻找美食,尊敬美食,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日本那么热情。他们找什么?看中什么?我们的豆腐,是他们最感激的,很久远就被当宝贝引进。现在是什么呢?我的家乡产银鱼,一种透明得跟玻璃一样的鱼,出水就死,这个鱼出来后就空运销往日本,还有附近云南的松露——直接炭烤就上桌的顶级美食,也是采好就空运到日本。……
这些东西是什么?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谈到,他要我们土地上种很多很多大豆,要让我们国民补充蛋白。方略具体讲了哪块地种什么。我挺恨我们国内的餐桌上仍然有很多辣椒?,这是害人的。辣椒的实质是什么?是没菜吃的时候,菜不好吃的时候,可以下饭。现在如果辣椒还依旧那么普遍,说明我们的发展还没有到位。不要随便总结辣是地方特色云云,云贵川湘是最冤的,辣在这里硬生生被说成是特色,是吗?不是。这些地方,各都有其能上厅堂的极品菜,但都跟辣椒不沾边。辣椒,其实是个外来品。有些未经考证的流传,据说它原本是域外人士骗国人上当的,却反而被我们吃得好。也许是个笑谈吧,不过,好辣的风俗得变。这不利于国民健康,我大致觉得,什么好的,辣椒一下,就算是白费了。有说法讲,辣祛湿,姜,胡椒,也是辛的,效果相当。小时候,父亲劝食这两味,再有木香五加皮茴香等,初不适应,久了也能深爱。
我的观点,主要在反几个泊来品。除了上面批判的辣味,另外再批判薯类。薯主要成分是淀粉,我们现在有很多粉,是淀粉做的。这个东西伤胃,我们老家吃大米,一般都要先煮至七分熟,把米汤过滤掉,然后再蒸,就是要把淀粉过滤掉。淀粉,在没粮食的时候,可以充饥,饱肚子,但是并不利于健康。现在要逐渐减少,要吃什么?正宗粮食,大米,小麦,现代词语叫碳水化合物。流行文化,迷恋各种粉,当然令商业欢喜了,因为淀粉便宜。我的老家风气比较淳朴,我们的粉,不用淀粉,用粳米。
曾经在一个自助餐厅遇到一位先生,看到大家对蒸熟的红薯比较喜爱,但他说,U.knshu.om这种东西,以前都吃伤了。现在非洲人还普遍把薯类当食物,国内现在主要用来养猪,或者加工酒精。薯类的未来,代表某种心酸。干,瘦,是人类营养保障与体育缺失造成的。年前回去老家过春节,父亲批评,怎么看到你不爱喝水,应该拿个杯子,走哪都带起,喝热的,烧开过的。不喝水,也是影响健康的问题。肉的95%是水,几乎就是蛋白质加水。水喝少了,皮肤不饱满,不光泽。确实应该带大桶水去。院子里养了十几只大鹅,到家的第一天,父亲就炖了一只鹅。村子现在流行养鹅吃鹅。有位亲戚,原来总是生病,体弱,后来自己养了许多鹅,吃鹅蛋,吃鹅肉,现在不但没病,还变得十分强壮。实质是什么呢?不是鹅有什么药效,是吃鹅吃鹅蛋,补充了蛋白,而又勤奋劳动,自然强健起来。
小时候,父亲喜欢煮荷包蛋,像煮饺子或者汤圆那样,一碗十几个的吃,而且是那种半生的。有一次回去,用鹅蛋也像这么煮,格外吓人。这其中,流传着一个真理。食物,以蛋白为贵。乡间有习武的长辈,有时有人发起挑战,临近挑战那个月,长辈就要吃很多鸡蛋,说是补元气。父亲曾与一位姑父练习少林武功,那时他们就要求吃鸡蛋,生吃,一天吃很多个。其实,这个“元气”就是增肌。父亲喜欢吃肉,特别牛肉,他的标准是每人半斤,不用复杂的方法,即清煮配蔬菜即可。这也是增加肌肉的。乡俗中,每有大的劳动,必须要有肉。肌肉累至力竭,此时补充足够水、蛋白质营养、碳水化合物,人的肌肉就会长发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