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滢教谕喝止道:“你们又跑题了,回来吃茶!先秦时代,最初茶的吃法是人们将茶叶直接放进嘴里嚼,以此解除一天之疲乏。漫天飘叶!”
言毕,抓起面前的一把青色的茶叶,漫天一洒,顿时落英缤纷,忽然所有茶叶不再下落,悬于每名弟子面前,茶叶就像长了眼睛一样,看见张开的嘴巴就往里面钻,凡是正在说话或嘴巴张开的弟子每人都被强行塞了几片茶叶。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令所有弟子都有几分错愕,有的人被陡然强行塞了几片茶叶,面部表情古怪夸张,有的猝不及防在咳嗽,有的人抿紧了嘴唇,死死盯着拼命往自己嘴巴里钻的茶叶,眼睛都盯成了斗鸡眼,想看看清楚再吃……只有忠尧很淡定地细细咀嚼着茶叶,神色自若。
“嚼一嚼,嚼一嚼,用心嚼一嚼,感受一下它的味道……”璇滢继续说道,“天国是茶的发源地,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识茶饮茶传承至今已数千年之久,茶艺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茶之为物,产自高山,吸收天地之灵气,在山间清泉抚琴烹茶,一杯小小的茶汤,见微知著,达到一种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精神境界。而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以茶示礼、以茶代酒、以茶为媒、以茶祭祀?、以茶献艺、以茶为食等早已深入日常生活,苦茶久食,益意思。”
“茶之源其名,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hǎn),蜀西南人谓荼曰蔎,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曰荈耳。”
“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自古以来,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是以,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正是这种地域自然环境,以及由此决定的饮食习俗,使得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秦人入蜀便见此饮茶习俗,而后有茗饮。”
“至春秋时期,人们将枝条和芽叶从茶树上摘下,并放在水中烧煮,如同煮菜叶一般。煮沸后,将茶汤一饮而尽,此种饮茶之法,称为粥茶法。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
但见璇滢单手在空中划过,如折扇展开,一把铜制茶铛(鼎砺)便悬浮于空中,此茶铛直口微上扬,弧腹,圜底,器底下承三外撇式兽蹄足,一侧的横柄成龙首形。
“注水。”
璇滢右手食指中指并拢,玉指一引,一条水龙从几案上的茶色椆木水方中升起,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如涓涓如流一般注入悬浮的铜制茶铛中。
“投茶。”
一片片原本漂浮的茶叶被风裹挟着旋转起来,聚集在一起,汇成三个小茶饼,一一投入水中。
“再加点姜、葱。”水中又飞入一些葱花和姜片。
“啊?……”
一声清脆的响指声过后,璇滢右手指尖腾起一撮火苗,“噌噌”的冒着往上窜,忽上忽下,红色的火焰边缘映着淡淡的黄色轮廓。璇滢五指微微张开,这一小撮火苗便远离手指而去,就像通了灵性似的飘向茶铛底部,待飘到茶铛底部时这一小撮火苗已经燃烧成了一团火焰。璇滢右手五指全部展开,火焰瞬时增大,熊熊燃烧,左掌轻轻向右手掌心一推,火势燃烧更旺了,不消片刻,茶铛中的水已经烧沸。
“水龙分支,粥茶饮汤!”
璇滢左袖一拂,每名弟子面前的飞来一只越窑青釉划花纹斗笠碗,通体碧青,釉面开片,镶铜口,温文尔雅,着文就理,碗底小巧轻盈,无一处不透着极致的精细。茶铛正中升起一条曲线玲珑的茶汤水龙,分成无数条细流汩汩注入青釉斗笠盏,仍是一滴不洒。
“饮!”
众弟子每人端握面前悬浮的茶盏,都怕烫,吹了又吹,但及至饮入口中,方才发觉一点也不烫,味道加了葱姜之后,还真的有点像菜汤,呵呵。
“粥茶收,茶臼茶铫出!”
璇滢伸出右手从右边向左轻轻一挥,但见眼前金光一闪,空中悬浮的茶铛便已凝缩成一个小光点,消失不见,接着再从左往右前方微微一拂,每名弟子面前便出现两个彩色的泡泡,而白色茶臼与黑釉茶铫便包裹其中,悬浮于空。
众弟子看见面前的彩色透明的泡泡,不禁啧啧称奇,发生惊异之声。
“这泡泡会破吗?”不知谁问道,这一句可是问出了众人的心声。
“不会。”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众弟子都很欣喜,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伸出手指去点那两个彩色泡泡。说来也是神奇,只要用手指轻轻一点,泡泡就像贝壳一样打开了,露出里面包裹之物,原来里面除了茶臼与茶铫之外,尚有蒻叶包裹着的茶饼、绛纱。大泡泡像贝壳一样开启后就变成了一个樱桃般大小的彩色小泡泡,若再点一下彩色的小泡泡,它又恢复如初,重新将白色茶臼与黑釉茶铫包裹起来。
这白色茶臼可是刑窑出品,质地上乘,釉色晶莹乳白,呈浅盘状,坚厚小平底,内壁分四等分、不施釉,错刻斜线,线间剔压麟纹,有月牙形的小窝,用以研磨,配一根白瓷棒杵,杵底亦不施釉。虽只是用于将茶饼研磨成颗粒的器具,但早于茶碾出现,瓷胎颇细,外壁施白釉,精致可爱。叩击之竟有金石声,类银类雪,堪称碎月白玉缸,俗物难与双。
而这黑釉茶铫乃邛崃窑上品,通体釉色黑褐,腹部有蓝黃黑色窑变,在光下发出奇异耀眼的光芒,阴刻有鸾凤纹,纹饰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口沿有唇,深弧腹,平底,器腹中间有一竹节形横把,口衔匜沿作探水状,匜形流也。
“后人将茶叶制成茶饼、碾细为末,并以茶叶粉末煮茶,此茶饮之法,是为末茶法。此后,末茶法一路传至东夷,被岛国奉为至宝,世称抹茶。抹茶传统成为岛国僧侣、贵族的生活点缀,逐渐发展,因茶是绿色,所以他们不再用黑色天目碗,改用灰、白色调的茶碗,至今不用茶壶,只有用来煮水的铁制水壶和茶釜。”
“茶宜蒻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故以蒻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以御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蒻,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焙毕,即以用久竹漆器中缄藏之,阴润勿开,如此终年再焙,色常如新。”
“所谓末茶法,若饮则须先将蒻叶封裹之茶置于火上炙烤令其色赤,待色泽呈微红后,以绛纱裹之,再于茶臼中捣碎、研成末,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碧粉缥尘非末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