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底下大概有二十平米,墙面都还是坑洼不平的泥土,四周放有吸潮用的竹炭。
而前方就是一篓一篓的黍稷了,装了足足有几十篓,足够一家人吃到秋收了。
阿涴用麻布袋装了一袋,爬了上去。
“果真有许多的黍稷!足够咱们吃一阵了,咱们再也不用喝粥了!”阿涴一上来就兴奋地对主子们说道。
她将黍放好后,又到菜地上摘了几棵油麦菜,到厨房忙碌了起来。
江吕氏回屋歇息了,笙姜收拾房子,江成闲来无事,到厨房去帮忙。
江家的厨房以木头搭建,用四个圆木柱子支撑,顶上遮盖着木板和茅草,分成柴房和灶房两部分。
灶房有一个大灶、一个小灶,还有一块用作切菜配菜的大石板。
江成想起《释名·释宫室》说:“灶,造也,创造食物也。”如今亲眼所见,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确已经出现了灶台。
那江家的大灶台有两米长半米宽,上面有三个灶眼,可以同时煮饭、煲汤、炒菜,跟现代农村灶台的外形已十分相似。
灶台以石块筑成,灶面刻着鸡鸭鱼肉等图形,作装饰之用。人多吃饭的时候用大灶台来做菜,单独饮食或者煲草药的时候,用小灶台。
“咕噜咕噜~”
其中一个灶眼已经煮上了黄米饭,正腾腾地冒着热气,阿涴刚刚洗好青菜,准备开始煮了。
江成站到她旁边,笑嘻嘻地问:“这油麦菜你准备如何做呀?”
“回公子的话,用水煮。”
江成摇着头说:“用水煮,这油麦菜可就没味道了。”
“那该如何做呢?”
“这种菜要用蒜蓉炒才好吃,有大蒜吗?”
“大蒜有的。”
阿涴从边上的篮子里拿出几颗大蒜,江成让她洗净,去衣,剁碎,放置在容器中备用。
“有脂膏和盐巴吗?”
脂膏即动物油,在春秋时期,人们还没有学会用植物榨油,都是采用动物的油脂,植物油是东汉时期发明出来的。
齐国地处东海之滨,渔盐资源丰富,但这些资源主要掌握在宗室贵族的手里,在市面上的价格十分昂贵,因此江成才会这么问。
阿涴在调料处翻找了一下,回道:“有,还剩了一些。”
“拿出来放在边上。”
江成挽起长长的衣袖,找了一口铁锅和锅铲开始洗刷。
“公子,这种粗活让阿涴来吧。”阿涴上前去抢着做。
“我来就行,你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好好看我如何做菜,别再用清水煮青菜了,真的超、级、难、吃。”江成冲她做了个呕吐的表情,阿涴被他逗笑了,捂着嘴咯咯地笑。
江成将洗好的铁锅放置在灶眼上,等到铁锅的水被烧干,锅慢慢烧红的时候,铲一铲子猪油丢进锅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