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些时候,在府中书房见了父亲。
王莽刚从太尉府回来,换了衣服,正跪坐在地,看着文案上的奏书。
“坐。”
接着,王莽向王匡询问了太学的课程,并详细询问了几位博士的授课情况,连带着考察了《乐经》,正是他今年让各学府增加的科目。
王匡有种感觉,父亲王莽对他的态度,要比记忆中好上很多,以前进了他的书房,别说是坐了,连站着也不会超过半炷香。
见王匡对答如流,王莽很满意。
除了几位嫡子外,自觉过去对这位儿子的关注太少了,尤其烛光下,那面貌,和年轻时的自己很相像是亲儿子啊!
他接着便开始询问黄河移道之事,里面不乏考究:“黄河改道之事,已由沿途各郡县实施,但劳役依然缺乏,毕竟是个大工程,我见你上次的奏章欲言又止,似有其他办法?”
王莽半月前,将王匡的奏章翻出后,反复看过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次居然罕见的向他问策。
王匡有些明了其中缘由,见父亲的目光依然停留在他身上,他不敢马虎大意,心中将后世的一些方法与经验融合起来,朗声道:“不瞒阿翁,儿确有一策,可解决这人员低迷之事态,并让天下百姓有利可图,乃至流民也有所依靠。”
“哦?”王莽将身体换了个角度,拿起茶水轻啄一口。
“此事并不难为,是上次所言的黄河改道之事后,儿苦思冥想,在近日才有了头绪,且称之为承包制。”
承包制?
见父亲被自己的说法吸引,王匡索性放开了说,连一些相关的想法也全盘托出,不求这位大汉第一权臣能听进去多出,只求在以后的民生上有所改善。
“说起这承包制,实则是由朝廷下发招标文件,然后由豪强和权贵进行投标,依据方案择优选之,与朝廷签订契约,劳酬可先由他们垫付……除此外,朝廷需要设置监察等部门,儿且称之为‘监理方’,进行监督管理,朝廷的工程可完善,被招来的民工还可得到报酬,对于无事可做的流民,可谓是一大福祉。此种模式不光可以运用到黄河移道,还可应用到驰道修建上……”
这样说了足足两炷香的时间,王莽算是理解了王匡一大半的思路。
“不错,汝之想法算是奇特,我当与诸公商议。今日也算是累了,早些去歇息吧!”王莽和蔼道,脸上微笑道,似乎对于王匡的提议很是满意。
王匡躬身一礼,拜别了父亲,来到书房外,整个人总算是轻松了一大截。
另一面,在王匡走后,王莽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他冷哼了一声,然后向躬身一旁的王福道:“明日一早,请大司徒大司马来府一叙。”
对于儿子的提议,他显然是听进去了,但他并不想让豪强和地主过多的介入到自己的施政中,承包制这种东西,当然应该由朝廷进行处理,所得利润也当然是朝廷的。
作为一名从疾苦走向高位的人,他深知豪强对于普通百姓的压迫,这都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幼子还是年幼。
劳役确实让百姓怨声载道,除了必要的劳役外,为了加快施工速度,由朝廷出钱,聚流民,而使人尽其用。
“等到时机成熟,再下发‘禁田令’,天下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这才导致流民窜乱,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让国朝重新恢复昌盛。”
王匡自然不知道他的一席话,让父亲更加确信了自己的主张。
他现在站在外面,看着里面闪烁的油灯,心中有些猜测,那承包制大半是不可能实行的,大汉如今国库空虚,没钱去做什么“慈善”,二则这种方式也太过朝前,称之为资本主义的萌芽也不为过,在这工业落后的古代,以劳役为代表的先天性政策下,发展局限性是很明显的。
但看父亲的态度,虽不会全面肯定,也不会全面否定自己的想法,说不定会有其他的创新之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