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风双手接过老者递过来的玉简之后,并没有立即去看玉简里的内容,而是先对老者行了一礼,感谢了老者的帮助之后,才运起神识,查看起玉简的上的内容来。
这只玉简里记载的是一篇名为‘金刚心经’的佛门基础心法以及一些佛门的基础知识。陈如风大概看了一眼,然后就退出了神识,他知道现在这里并不是一个学习的地方。
“多谢前辈的帮助,晚辈感激不尽,还没有请教前辈的高姓?”
“不用客气,老夫自号‘墨玉散人’,在这里为‘商盟’充当守门人罢了。以后有什么事可以来藏书楼找我。”
陈如风闻言,立即点头答应,开玩笑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老前辈,愿意给自己解惑,当然要牢牢抱紧不放手啊。
于是接下来,陈如风也向这位‘墨玉散人’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来历,因为他知道,老者要想打听自己的来路,非常简单,所以索性自己就直接说出来,还显得自己堂堂正正光明正大。
果然,在陈如风说出了自己的来历之后,这位‘墨玉散人’立即就显得笑容大了不少。说话间也多了一分亲切的感觉。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之后,陈如风看天色不早了,就主动提出了告辞,‘墨玉散人’也没有留他,而是再一次叮嘱陈如风,佛门心法看看就好,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去修炼,因为就算他真的有慧根,且练出了佛力,也不会比他修道更有前途的,反而还会是他分心得不偿失。
陈如风当即对着‘墨玉散人’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去修炼佛门心法的,他只是看一看了解一下罢了,看到陈如风如此保证,老者才安心的放他离去。
等陈如风回到自己的住处之后,立马开启防御阵法,然后来到修炼室中,拿出那枚玉简开始仔细的研究起来。
首先,陈如风发现这个世界的佛门,和前世的佛教大体都差不多,其教义也都几乎一样。都是包含“四谛”、“十二因缘”。
四谛,又称四圣谛、四真谛,指圣者所见之真理。一苦谛,是佛教对整个人生的客观描述和对整个世界的价值判断,存在即是苦,二集谛,探索描述得是造成上述种种苦的原因,指贪嗔等烦恼以及一切善恶诸业。三灭谛,指寂灭、涅槃。主要论述佛教修持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四道谛,指从痛苦的世间到达妙乐彼岸世界的方法。
这其中前二者是轮回流转的因果,所以又称为世间因果。后二者是还灭之因果,又称为出世间因果。把四者都称为“谛”,是说四者所表述的是极至的真理。佛陀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初***的时候说的就是四圣谛法。依之而修道证灭者,称为声闻人、声闻乘。
十二因缘是佛教对于世界缘起、生命缘起流转过程的论述,分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个前后相续、周流不停的环节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行缘无明、识缘行、名色缘识、六入缘名色、触缘六入、受缘触、爱缘受、取缘爱、有缘取、生缘有、老死缘生。
陈如风一番通读之后发现,根据玉简里的介绍,佛教的大体模样,在他心里算是有了一个雏形。简单的来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看到这里陈如风还是比较认同佛教思想的,至少相比起魔道那种,以凡人血肉为养料的做法要得人心的多。
除此之外,玉简里还介绍了佛门修士的修行境界,这些修佛者的境界相比修真者来说,要简单一些,只分为五个境界,分别是,比丘境,金刚境,罗汉境,菩萨境,佛陀境。
虽然比起修真者的境界少了一个,但是由于佛陀境的高僧可以修炼‘佛国领域’,而高僧有了这个‘佛国领域’的加持,威力就要比化神期的修士高出一筹了,虽然还是比不上返虚期的绝顶修士,但也不会差太多。
而陈如风得到的这部‘金刚心经’就是一部,可以修行到金刚境的佛门心法。刚和也和陈如风现在的筑基期修为相等,接着陈如风就开始读起那部‘金刚心经’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随着陈如风的默默颂念,他也就感应到了一些奇怪的力量从内心的深处,涌动了出来,等他停下颂念之后,用心去查找的时候,确什么也没有发现。
这种现象非常的奇怪,要知道,自从陈如风产生神识之力以后,他就对自己自身的情况了如指掌,像今天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发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