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成写好了奏稿,仔细看了两遍,感到确实再无可更易一字,才交给了李鸿章观看。
“叔耘妙笔,果然能尽我心中所想。”李鸿章看完了这篇名为“海防筹议折”的文章,抚掌赞叹起来。
在这篇洋洋数万言的文章中,薛福成遵照李鸿章的设想,构画出了一幅宏伟的蓝图。既为建军自强制定了方略,又为今后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奠定了基础。
“来!来!叔耘,咱们两个,喝一杯庆贺一下!”李鸿章高兴地说着,喊过了仆人准备酒食。
李鸿章知道,京城的那些王公贵戚、军机大臣无论是谁,也拿不出这么周全的办法!
而薛福成遵从自己的意思,把这篇文章写得浅显明白,通俗易懂,只要是粗通文墨之人,看了都能够明白。
之所以如此,李鸿章的目的,是为了能让那两位居于深宫当中的女人,能够完全清楚地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为此,并不好饮的他,如何能不得意地“浮一大白”呢?
“呵呵,不知那林鲲宇,会不会写得如此文字。”薛福成笑道。
此时的薛福成,心里很想知道,如果是林义哲来写这样的文章,会不会也是用如此通俗易懂的办法。
“林鲲宇定是也会如此写的,只是他的文笔,比不上叔耘,不似叔耘这般大巧若拙。”李鸿章笑道。
不多时,仆人送来了一壶暖酒,数碟小茶,一盘点心,李鸿章便招呼薛福成对饮起来。
几樽酒入喉,李鸿章便又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他深知,朝内对此当然必有异议。为此,他还给总理衙门中除恭亲王外的另一位实权人物——文祥。写了一封言辞诚恳的私信,称自己“身任其事,未便自匿”,以显示一派忠君报国之心。
他也在猜测,朝中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反对自己。这“反诘之声”究竟会出自谁的嘴巴呢?
“大人可是在担心,朝中定会有人群相反对?”薛福成放下了酒杯,笑着问道。
“朝中讥议,我还不放在心上。我心所忧者,在疆而不在枢也。”李鸿章叹了口气,“若是我猜得不错。他是定要反对的。”
“大人所虑者,左季高也。”薛福成听了李鸿章的话,立刻便明白李鸿章所说的这个“他”,是哪一位了。
李鸿章所说的“他”,不是别人,正是奉钦命统带大军于西北边陲的陕甘总督左宗棠!
在薛福成的印象中,自曾国藩、胡林翼故去世后,大清国的干练疆臣中,惟剩左宗棠、李鸿章二人而已。而左宗棠比之于李鸿章。无论是才具威望、还是成就功劳,都似有过之而无不及。
曾、左、李三人,曾并称于世。曾国藩年龄、功业上都是前辈人物,左、李的显达也无不有赖于曾国藩的提携。可是。左宗棠这个人,秉性耿直,性如烈火,而且恃才傲物。心高气大,平日连曾国藩都不放在眼里,犯起狠来。儿女亲家、救命恩人郭嵩焘都被他上折子弹劾过,更何谈李鸿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