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闻之大多觉得荒谬不堪,暗地里窃笑不已,东都洛阳留守王倕更是将目击之人抓起按问,细细审问之下,不出意料,果然是在骗人。
可一心想要长生的李隆基偏偏相信这些鬼话,并准备在老子玄元皇帝的头衔上,再加上“大圣祖”三字,追尊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
也许,李隆基其实也有点将信将疑,但他需要老子来大力宣扬皇家正统。
“道”和“教”听起来都挺玄乎,可以用来忽悠百姓,维持统治,跟后世的“某某主义”是一个道理。
当然,“道”和“教”也可以被人用来培植信仰,鼓动百姓造反。
没有信仰,是很难让百姓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枭雄们造反的。
宋江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造反,张角、洪秀全等人则直接以教主身份起事。
在中国,教主带领教众造反切实可行,并且威力绝大。
要知道,光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就造成中国2亿人的死亡。白莲教起义,也夺去了1亿1千万中国人的性命。
这两次,要不是造反集团自我内耗,并缺乏刘邦、朱元璋那样有战略眼光的盖世枭雄和强有力的团结的中枢领导,江山易主也不是不可能。
李琅说的《西游记》中似乎也包含了一丁点“传教”的意味。
因为李琅在他讲的《西游记》里,刻意将不少妖魔鬼怪描绘成占地为王,掠夺土地,横征暴敛之徒,花大气力讲述百姓所遭到的苦难,然后再通过孙悟空的除暴安良,把孙猴子塑造成为民伸张正义的化身,给百姓指出一条可作选择的道路。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唤起百姓们对官府的反抗意识。
懦弱怕死,乞求当权者施舍“安稳”,就只能永永远远做农奴,世世代代当贱民。
李琅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回归中原成为笑柄,他在巨大的失望之下,已经心生异志。
当然,为免于被别有用心之人对号入座,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西游记》中的玉帝、老子、佛祖、唐太宗,以及唐太宗的御弟唐僧都是以坚定支持孙悟空的正面形象出现的。
如果《西游记》凭借着其新颖独特、引人入胜的神妖情节,U.kanshu. 能够通过人们的口口相授,在大唐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被有心人编制成书,那么,日后,如果有一位枭雄打出“均田地”的口号举事造反,必能受到深有同感的百姓较好的拥护。
因为,现在帝国土地兼并在愈演愈烈,贪污腐败日益加剧,呈不可控趋势,百姓急需孙悟空那样的英雄。
不过,李琅用政治“污染”文学似乎显得很无耻。
但是,文学和政治几乎无法割裂,如果没有和谐的政治,纯洁的文学又能有什么用。阳春白雪抵不了五谷杂粮。
无论什么时候,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当然,李琅不想“传道”,他只想赚钱。
他这么乱改,是出于一种底层百姓的反抗本能。
其实他并不记得《西游记》里的每一个故事,很多故事都是他在不脱离“西游”这个大框架的前提下,瞎编的,语言表述更是随意而为,没有文学作品那般严谨。
……
唐人不像后世之人那样听书耍无赖,百姓较为淳朴,听到妙处,有钱的人家一般也会自觉地扔下一块宝贵的铜板。
别小看这些铜板,唐时金银稀缺,一般是上层社会的官绅才能拥有。普通百姓别说金银了,连铜板都不多,因为唐时铜矿开采严重不足。在民间,以物易物更为流行。
这些日子,李琅一天也能赚它三四十文开元通宝,放进兜里的铜板叮当作响,比起其他的说书先生们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树下说书既赚钱又“传道”,两全其美,这样的日子倒是非常悠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