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是“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即公元前551年。
但海昏侯屏风记载是“鲁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孔子盖卅矣(孔子30岁)”。
因此孔子出生时间就比《史记》记载早了15年。
这么算的话,孔子寿命也比传统认知的多了15岁!
15年,可不是两三年!
如此大的差距,显然不可能是笔误或者太史公抄错。
可以说,孔子屏风有不少属于颠覆性的内容。
然而问题在于,孔子屏风到底是不是靠谱?
毕竟,孔子屏风出现于《史记》之后,而司马迁的《史记》更为严谨,更值得信赖。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史记》中的孔子生平,还是这面屏风上的孔子生平。
都是孤证。
也就是除了《史记》和这面屏风之外,再没有同时期,或者更早时期关于孔子的确切记载了。
毕竟孔子这位圣人,是在董仲舒之后,才被尊为圣人的。
在西汉之前,儒家并不是显学,孔子也不是一位多普世的大贤。
至少不会有太多专门去记载他出生年月日之类的文书存在。
而在考古学上,一直都秉承着“孤证不立”的科学理念。
也就是说,单单只有一处纪录的史实,是不能够作为证据的。
就像之前说的“牧野之战”,因为只有传世史料,并没有其他证据向印证,就一直都有论调,认为“牧野之战”并不一定存在,或者是后人杜撰的。
直到利簋的出土,诞生于牧野之战结束之后的这件青铜簋,证明了在公元前一千年,确实发生了这么一场大战!
这才彻底证明了牧野之战的真实性。
现在这件孔子屏风上,出现了与《史记》不同的记载,但是却只是个孤证,倒是没办法推翻《史记》的记载。
但是,这面屏风也非常的重要。
至少,这面西汉的屏风,为孔子生平,提出了第二种论调。
先不管谁对谁错,能有这么一个新发现,就已经足够震惊学术界了!
“这面屏风,实际上不是屏风,而是一块镜屏,只是碎的有些厉害!”
带着陈翰他们几人来看屏风的研究员,叹了口气道:“眼前这面画有孔子和颜回的屏风,只是原本碎片的三分之一而已。”
“随着不断拼合还原,研究发现,已出土的孔子镜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衣镜,w.kansh. 一部分为漆木残件。”
“这面衣镜为青铜大方镜,长76.3厘米、宽46.5厘米,大小与现代普通穿衣镜相彷,具有照映影像的实用功能。”
“方镜嵌于漆木边框之中,边框上绘制了东王公、西王母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图。”
“衣镜背面是漆木屏板,形状近似屏风,上面绘有孔子、颜回等人的图像和传记。”
“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这面“屏风”,只是穿衣镜背面的漆板而已。”
“并且破碎严重,目前只修复了这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没修复。”
“根据我们的猜测,下面应该还画了四幅人物形象,以及一些文字记载。”
“不过还需要漫长的修复,才可以揭开这块镜屏真正的秘密!”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s:,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