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一支由6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从千岛群岛的单冠湾启航东进,经过冬季多风,往来船只较少的北部航线,采取无线电静默等隐蔽手段,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珍珠港逼近。
同一天,也是十一月二十五日,海抗军的战舰在苏门答腊岛以南的海上汇合编队之后,然后转向东方。
海抗军只有一个主要基地--唐港,无法保密出征,但是却采用了一种模糊视线的办法。军舰和补给船是在一个月时间内,分成数次从唐港出发的,表面上看像是几次没有关联的护航行动。
海抗军参谋部设计的航线和日军一样,都是出于保密的缘故。这已经是海抗军参谋部所能想到的最佳方案。这个方案其实是有着极大的缺点的,那就是海抗军几乎动用了所有战舰,日本间谍并不难得到这个消息。海抗军在唐港控制再严格,唐港也难免有日本间谍。但是有一点,李广很肯定,日本间谍无论如何是难以得到海抗军的目的地的情报的。因为舰队集结之后,海抗军的军官们才知道了这次作战的目标。
海抗军的军舰以及补给船沿着苏门答腊岛以南的海岸迅速向东航行,然后再悄悄进入帝汶海,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中间穿过,绕过瑙鲁,直奔瑙鲁以东的吉尔伯特群岛(主岛为塔拉瓦岛)。
这次远程奔袭,总航程超过五千海里,历时十一天,于十二月六日到达目的地。整个航程比起日军袭击珍珠港的航程要远的多,但是用时却不比日军长,一则航线偏僻,不需要太多的隐蔽。二则海抗军的主队全部都是高速战舰,航行过程中一直维持着二十四节的高速。
在这个过程中海抗军保持了全军的无线电静默,舰队的所有电台只能接听,不准发报。船与船之间的联系也只能通过旗语或者灯光信号联络。对于海抗军来说,这不仅是出征作战,也是整个舰队的磨合训练。
相对于日军的航线,海抗军的航线虽然长出近一倍,但是这条航线上商船来往相对的少,当初海抗军选择这条线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路上虽然有风浪阻挠,但是没有遇到一艘货轮,保密工作却是意想不到的成功。
相比于日军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海抗军的作战计划要简单的多,毕竟舰船数量仅仅是日本海军的十分之一左右。但是这个航线设计已经是海抗军参谋部所能作出的最好结果。海抗军的参谋部就这么点好处,可谓是面面俱到,粗疏部分极少。但是粗疏部分少,并不表示危险少。原因在于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海抗军这支舰队有着太多的不成熟,严重制约了其远洋作战能力。
海抗军的第一集结地点是,吉尔伯特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岛屿数百个,但总共的人口不超过五千,大多数是基里巴斯族土著。由于除了一些椰子和海贝,实在是没有什么出产,故此竟然没有什么国家殖民此处。不过这里应该算是日本的势力范围,毕竟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马绍尔群岛距离此处最近位置不过几百公里。虽然日本没有对此处宣称什么所有权或者殖民权,但是也没有什么国家对此提出要求。
平时这个偏僻的群岛,只偶尔有日本间谍或者渔民到达此处,算是一个安静所在。为了这次战斗,海抗军是做足了准备,一年来对这个海域的侦察活动就没有停止过。
早在主力舰队到达三天前,海抗军的四艘潜艇,一个两栖连的战士就已经占领了阿贝马马环礁,控制了岛上的所有土著。随即补给船也到达此处,在泻湖中抛锚驻扎。
海抗军没有选择占领塔拉瓦群岛的主岛,而是选择了相对偏僻的阿贝马马环礁,主要是为了保密。这里远离主岛两百多公里,对于塔拉瓦岛日军飞机还会偶尔巡视一圈,但是对于这个偏僻的阿贝马马环礁,日本鬼子根本就不屑一顾。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里已经是马绍尔群岛的主岛--夸贾林环礁那里的日军侦察机的航程边缘。经过多次的侦察,海抗军可以确认日军飞行员一般都不会超出航程侦察此处。
从空中看,这个环礁呈“心”字型,三面都是珊瑚礁围成的岛礁。中心的泻湖水深数十米,风平浪静,极其适合舰船抛锚。
为了这次战斗,李广做足了准备,两艘能远洋作战的狻猊潜艇在下半年根本就没有参与作战,全部精力都花在了侦察上。其实为了这次“打闷棍”行动,海抗军所做的准备工作可不仅仅是这些。
表面上,海抗军陆续出动了七艘战舰。但是实际上海抗军出动的战舰数量远不止于此。
一艘自由龙号航空母舰。
一艘大西洋号战列舰,
两艘皮卡防空反潜驱逐舰,
一艘霸下鱼雷艇(缴获法国的。)。
一艘PJP号水上飞机母舰。
十艘作战潜艇,两艘补给潜艇,
两艘油轮,两艘补给船。
合计二十艘船舶。几乎动用了海抗军全部的海军战斗力。
七艘战舰,在一天一夜的时间内完成了加油补给任务,做好了战斗准备。
海抗军的军官们不知道为什么李广把这次行动称为“打闷棍”,但是正式的作战文件上写的是“送礼行动”。李广也没有多加解释。
李广很清楚小鬼子正准备偷袭珍珠港,但是这无法解释,总不能说自己未卜先知吧。鬼子们偷袭美国鬼畜(日本蔑称白人为鬼畜),而鬼子们却不知道海抗军正在准备偷袭马绍尔群岛。所谓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就是现在的情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