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是个好东西,尤其对于溱州人。它的种类也有许多,白薯、黄薯还有紫薯等。这些学名五花八门,不过溱州人简单的统称为红薯或者红苕。
溱州人很喜欢吃红薯,他们对红薯也有很多的讲究吃法。
最简单的便是烤着吃。溱州人的家里都有明火灶台烧柴火,这是烤红薯的最佳方式,也是孩子们的福地。他们会在做饭结束,灶台里只剩下一些火星子的时候,将一个个红薯掩埋在这些火星堆里面烤半天。这样的操作方式不会像大火烘烤那样容易将食物烤焦,同时又能烤透食物。大约一个多小时,这些孩子会用炭锨将红薯扒出来扔在地上,找上一根树枝将表皮的灰尘拍干净,就这样左右手换来换去缓解红薯的焦热,扒开脆脆的红薯皮,一个个金黄的冒着热气的红薯就被送到了一张张小嘴中。他们是不会等到红薯不烫手的时候再吃,因为那便失去了挑战味蕾的灵魂。
后来生活越来越好,溱州人冬日里取暖不再采用烧炕的方法。他们会请一些村里所谓的能工巧匠做一些简易的火炉,工匠们会在火炉的炉膛旁边开上一两个炉子窑窑。人们经常会把馒头、红薯等食物放在里面烤,香甜酥脆,甚是得意。
红薯也是可以煮着吃的。很多人会把它剥皮之后切成栗子大小的滚刀块,然后煮在米汤里,这样能让米汤喝起来十分好甜,因为红薯本就属于甜食,然而它带来的甜味是蔗糖远不能比的,加上谷物的香味,真是让人欲罢不能。而溱州人口中所谓的米汤,也就是稀饭。
最后一种常见的吃法,也是大海、小红,包括涛子都最喜欢的一种吃法,蒸!
蒸出来的红薯有一个特点就是既能保证红薯的水分,又不会有营养和味道的流失。
大海经常会将蒸好的红薯直接白嘴去吃,他可以不要任何其他的食物,单吃红薯便能解决一顿饭。他也不会剥掉红薯的外皮,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营养都在皮上。加之上笼屉蒸之前人们大多也会把红薯洗干净,所以他并不认为红薯皮有什么吃不得的。
小红则不这样,许是因为女孩子要讲究些,也许是她个人吃法的特别,她必须将红薯皮剥掉再吃,否则宁可不吃。因为她认为带皮的红薯不干净,另外一个就是容易塞牙,口感不好。后来涛子也继承了母亲吃红薯这一传统,剥皮吃。
但涛子在小红的吃法上又加了一个步骤。溱州人最喜欢喝的米汤是红豆米汤,其实就是八宝粥。他们大多会放入红豆、绿豆、扁豆、花生和黑豆,放在大铁锅里熬上半把个小时,待所有豆类变得软绵绵的,一碗成功的红豆米汤也就可以出锅了。涛子喜欢把剥皮红薯一根一根放在盛满红豆米汤的大碗里,然后用力地用一双筷子把红薯全部夹断成可以直接入口的大小。红薯和红豆米汤的结合简直让涛子幸福了整个童年。
红薯也有一些其他的用途。
大海家门楼子底下有一根两米长的钢筋,这钢筋只有三个用途:巩固门楼子、供小红一群孩子们荡秋天,w.kanshum最后一个便是磨粉面子。
大海会在红薯收成后,在自家的钢筋上挂起过滤斗,他将一堆堆红薯清洗干净剁成小块,然后会给它们加入少量的水磨成水浆。待得这些所谓的水浆逐步凝固起来再晒干磨粉,这就是红薯面子。
红薯面子可以用来做粉条子,尤其冬天的时候,大海会让凤儿炖上一大锅猪肉炖粉条,这简直是冬日里的福音。
粉面子也可以做凉粉。
溱州人很喜欢吃凉粉。他们会将粉面子用水和稀,然后在大铁锅里烧热不断搅拌。在做凉粉的时候务必要用温火,也就是中小火,并且搅拌切不可间断,否则极有可能糊底,那一锅凉粉就只能含笑夭折。
制作过程中,粉面子会从乳白色的液体逐渐变成深青色的糊状,而在颜色变化的过程中,这一大锅的食材会愈来愈黏糊,搅拌起来也就更加吃力。所以凤儿在做凉粉的时候后半截一定是要让大海来负责搅拌的。即使如此,大海也会手臂一阵酸痛。
待糊状的凉粉完全制作完成,需要迅速将它盛在硕大的洋瓷盆里,再待得吃它时,凉粉已经变成洋瓷盆一样形状的固体。拍起来咕噜咕噜,比嫩豆腐还要灵动。
溱州人有的会把凉粉直接切成条状或者块状,然后加入辣椒油、香醋、葱花、精盐即可,搅拌均匀开吃,条件好的庄稼户可能会再泼上一两勺热油。
然而对于子午县的人来说,凉粉的舞台应该是另外一种美食,这也是子午人最钟情的地方小吃之一——麦子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