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走,上地里去。”老汉早起批了一件天蓝色的外套,脏不兮兮,嘬着自己的旱烟。
大海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从一床灰色的烂被子里爬了出来。
大海穿好衣服,老汉已经去棚子里把那头瘦驴拉了出来,套上车车。他们两个人要先去北沟拉一大罐水,因为秧红薯苗需要大量的水,否则难以存活。同时,秧红薯时工作量最大的一个步骤也就是浇水。
北梁村东、西、北三面环沟。二人出了大门,驾着驴车往东几十米走到村子南北走向的主干道里,继而往北走到尽头便是一条通往北沟的羊肠小道。
自此进入,一望无际的平原地里只有一棵老柿子树显得格外耀眼,穿过与柿子树水平的地畔,便真正地进入北沟。
北沟的路并不宽,所以很不好走。路两侧密密麻麻的荆棘不住拍打在驴车的两边,个别伸出来比较长的枝条甚至需要大海二人低头或者侧身避过,即使如此,酸枣树也在二人的裤腿上留下一些轻微的划痕。
走过这一段荆棘路,他们来到一片相对开阔的地带。左手边一地之隔便是北沟,由于沟边支离破碎,坡度较大,不便作为庄稼地,所以北梁的庄稼户在沟边种植了大量的杏树。杏树基本不需要浇水施肥等照料便可以长得很好,所以大家都选择了种植。
这些杏子一方面可以直接吃食,另一方面也可以制作成杏干和杏仁外卖。
杏树丛通出来一条只可供给一个人走过的小路,两边都是沟壑,荆棘满布。这一带被北梁人称为“铲娃渠”,前多年有些许小娃娃不慎掉落下去夭折,所以有这样的名字。后来全村的大人几乎都会无数次地告诫自己孩子不要去这个地方。但这并不能完全避免一些胆大叛逆的家伙偷偷去,事实上一经发现,回家总是免不了一顿男女混合双打的。
大海二人需要将路车停下来在这里,然后人手两个水桶加一个扁担,顺着路往里走。顺着这条路大约要再走一里地,便能看见一条小河。河水的流量小的可怜,比子午县城西的那条河还要小了很多,不过这也丝毫不影响一个小村子所有人的饮食用水。
而且北梁人,或者说整个溱州的庄稼户,他们都不会仅仅依赖河水饮食度日。
庄稼户的大门外一般都挖掘有一个水井,大海家也是这样。这样的水井一般都是底宽头窄,头部几乎有两三米深是圆柱体造型,内部涂上一些水泥,否则长期雨水的浸泡会让地表塌陷。
井口的大小一般略大于水桶的桶口,往下几十公分的位置会有一个小小的注水口,一只内里了解到地面上,用来收集雨水。
每到大雨时候,每家每户会派出一两个年轻力壮的外前人拿着铁锨现在大门外修渠。他们会临时用泥土垒修出小水渠,以便门外的雨水都能够顺着流进一家的水井里。
大海小的时候很喜欢这种场景,他经常会在雨停后偷偷揭开自家的井盖,如果水量充足,水井大概是都能接满的。
但这水极其污浊,它几乎会将地表所有相对比较轻盈和微小的垃圾都带进去。泥土、杂草、羊屎蛋蛋、牛粪等。待得天气放晴几日,井里的水也沉淀的八九不离十,相对比较清澈的时候,他们会用麻绳吊着水桶,一桶一桶将水转移至窑里的水缸。
大海想来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羊屎蛋蛋和牛粪泡过的雨水收集起来,竟也能变幻出那么多可口的饭菜。
大海和老汉打水的地方,也是充满了危机。
河里有一处自然形成的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