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林甫府第告辞出来,李琅有些惆怅,但一直悬而未下的决心终于算是正式定了下来。
李琅决定兵行险招。
李琅前去登门拜访贺知章,央求贺知章代他向皇帝呈现紧急奏章。
在整个大唐官场,李琅暂且只信任贺知章。
贺知章明知李琅所作的和亲诗文是在非议皇帝,却依旧给予肯定,并要求嵩阳老道向皇帝举荐李琅。
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贺知章“四明狂客”之名名副其实,值得信赖。
……
从贺知章的府第走出来后,李琅浑身轻松不少。
虽然刚才贺老震惊和担忧的神色无以复加,但李琅坚定地认为他这么做是正确的。
因为李琅从李林甫胁迫他这件事情上延展出那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皇帝已经在怀疑他。
李琅是一个不从属于任何派系的官场新人,为免于李琅投身太子阵营,按照李林甫这种“权术大师”的惯用套路,必然是千方百计地拉拢,甚至不惜施以小恩小惠加以诱惑。
李林甫要李琅去办个什么事,.ukshum也完全可以好言慰籍,许以厚遇,哄骗利用。
总之,正常情况下,绝不会是公然胁迫。
胁迫李琅,就等于把李琅推到了对立面,凭空树立一个新的敌人。
而李林甫却偏偏选择胁迫李琅。
这说明李林甫根本就无意拉拢李琅,也料定李琅没有出头之日,不足为患。
联想到李林甫是皇帝的“代言人”,其所作所为全是在极力迎合圣意这一点,李琅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断出皇帝在怀疑他。
毕竟,回归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露出颇多破绽,皇帝岂会视而不见?
李琅得未雨绸缪地想好临机应对之策。
从开元到天宝,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年号更替。
它表明皇帝登基三十年后,心路已悄然转变,由兢兢业业转向志得意满。
志得意满的人一般都很自信,且不容许有人干扰这种自信。
皇帝怀疑李琅,当然也是这种自信的表现形式之一,那李琅就不能拂逆皇帝的自信。
也就是说,皇帝怀疑李琅,李琅就不但不能反驳,反而要主动坐实皇帝的怀疑,才能让皇帝对他的印象得以彻底改观,怒火得以消散。
……
在大明宫的正南方向,有一座宏伟的佛寺:慈恩寺。
慈恩寺的第一位住持,就是贞观朝显赫一时的玄奘法师。
即使到了一百年后的天宝年间,玄奘法师依然拥有为数众多的虔诚信徒。
比如,当朝权宦高力士就十分信佛,经常去慈恩寺上香礼拜,施舍为数不少的香油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