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穹破,斗星现,星落,地龙翻身,云断山起,而后无尽雨。
-《钦天监·秘录》
------------------------------------------------------------------------
约两百年前,一场天地异变,让一个鼎盛的朝代“大顺”戛然而止。
随着大顺朝的奔溃,整个大陆彻底陷入一场大乱中。整整近百年的时间,盗贼横行,烧杀抢掠。民不聊生。各地更是形成了一股又一股割据的势力,兵乱四起。
在一百多年前,一个来自西北的名叫司马不平的草民受够了这视人命如草芥的世道,揭竿而起。这个没人看好的义军却在数年如滚雪球般壮大,各路英豪纷纷投靠,十年间竟一统了天下,建立了新朝,国号为晋。晋太祖立国后,大力削弱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同时减少了军费开销,一心一意发展民生,休养生息。经过数十年的滋养,晋国兴盛了起来。
但这状况并未延续太久。
五十多年前,一代枭雄元必冽带领着一个位于草原北部,名为朔狼的小部落以联姻,暗杀的手段吞并了好几个部落,出人意料的速度迅速崛起。
草原上最大的两个部落见势一致决定要除掉这只后起的狼崽子,集合两家兵力一同歼灭朔狼部落。
没有人会觉得元必冽能有一丝翻盘的机会,事实上也如此,在两大部落的步步紧逼下,朔狼被活生生地打散了,元必冽只余手下一万铁骑。
决战是在一场暴雨后,耀眼的阳光直射到广袤的草原上,亮的让人睁不开眼。
下一刻,站在背阳处的元必冽发现了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全军出击。
以一万铁骑突袭十万刚集结结束却被刺眼的眼光弄得睁不开眼的敌军,以决然之势凿开了敌方军阵。
敌军溃败,元必冽屠掉了两个部落所有的成年男性,一战成名。
接着,元必冽在斡难河谷中最肥沃的柯那草原上召开了那达慕大會,把草原上的部落聚集一堂。元必冽竟当着众人的面放火把草原烧了,众部落首领如看疯子般看着元必冽把这片他们抢了一辈子都抢不到的最肥沃的草场毁了。
在洪洪的烈火前,元必冽吼道:“我们自己抢来抢去就这几块破地,有什么意思吗!要抢,我们就一起从南边自诩天下第一的南人那抢他们的地,抢他们的粮,抢他们最好的女人!”
在元必冽的淫威下,草原诸部皆服。接着元必冽把所有部落整合到一起,起国名为“朔”。由于在大晋北边,晋人称其“北朔”。
元必冽把目光投向了拥有肥沃土地的大晋。大晋已近数十年无大型的战事,军力凋敝,世袭的军户制更是把士兵养成了战力低下的农民,根本无力抵挡朔国的铁蹄。
元必冽冲破北部防线,兵临皇都-天起城下。当朝皇帝司马文为鼓舞萎靡不振的士气,不得不御驾阵前。
元必冽如同狡猾的猎人,把护驾的皇都御林军引至狭长的擎苍林谷附近后,以铁骑切断阵型已变得狭长的大晋军队,元必冽更是亲自带着五百铁骑从擎苍林冲出,如切菜般冲破了护着皇帝的千人军阵,御驾阵前的皇帝躲避不及被元必冽一冷箭射死。元必冽并没有进攻墙高城厚的皇都,而是在各地援军合围前靠着高超的游走战术各个击破,最终挟大量战利品扬长而去。
一时间天下震动,与草原接壤的小国纷纷向朔国朝贡以求平安。
在那场史称“擎苍林之变”后,储君司马孝在登基前突然不知所踪。四个最有实力的皇子开始在天起城内群起抢夺皇位,却罔顾朔国在晋国北部攻城掠地,皇都以北的土地近半丧于敌手,史称“四王之乱”。更可悲的是,死去的皇帝司马文无人入殓,停尸宫中。
身处权力圈外刚过弱冠的十三皇子司马灼在“四王之乱”中被行刺,险些身死。
他对兄长们的内斗深感痛心,并邀四兄长同至宫中为先皇入殓。
四个皇兄本也不愿意,但司马灼劝道,父皇已驾崩数月却停尸宫中,遗体甚至发臭,民间震动,议论纷纷,此举有损兄长们孝道。四王考虑到日后此事必影响自己在史书上的形象,最终也都同意了。
是日,四王入宫,忽然宫门紧闭,一炷香以后,司马灼提剑而出,四王皆伏尸殿内,众人心胆俱骇。心神大乱的随从被一众青壮大将制住,死硬派更是当场格杀。
满身带血的司马灼,当场封六名青壮大将为柱国大将军,并授予侯爵。
接着,司马灼在一众柱国大将军簇拥下踩过地上的鲜血走进了乾清殿内,登上了龙位。
司马灼乃一代人雄,痛定思痛,追封先帝谥号为“哀“。司马灼同年登基后改年号为“中兴“,史称“晋兴帝”。司马灼深知朔国势大与晋国疲弱,如今轻起战端,无异于以卵击石。晋兴帝向元必冽割地求和,并送上大量赔款,甚至尊称其为“亚父”。一时间,民间士子对这丧权辱国的举动激愤之极,甚至不少士子直接撞死在太和宫正门前以明志。
兴帝对此反应是,此等腐儒,效妇人态一哭二闹三上吊,却不见诸君在北陆尽丧时提刀赴死,为男儿乎?!
此话一出,倒激得不少热血书生投笔从戎。
兴帝卧薪尝胆,即位后,整顿军制,废世袭兵户制为募兵制兼义务服役,对内提升武人地位,军力迅速成长。
中兴五年,一代枭雄元必冽在一次围猎中酒后坠马身亡。
而后十年间,兴帝起兵北伐,御驾亲征数次,收复故土,甚至把触角伸至草原内部,用合纵连横之计把元必冽死后群龙无首混战中的朔国彻底摧毁。
北伐中无数部落被屠灭,残存的大部落被迫西迁至荒凉的戈壁滩一带,诺大北方草场只余下若干的苟延残喘的向晋国臣服的小部落。
兴帝于中兴二十七年驾崩,被尊称“孝武皇帝”。太子司马和即位,年号“承平“,史称“晋承帝”。
然而多年的北伐已经让晋国内部积弊重重。晋承帝继位后,启用改革派,以图革除内忧,但是遭到各方势力的阻碍。尽管承帝力排众议,持续了两年的变法并不顺利。
↑返回顶部↑